-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自行车(BICYCLE)
概述
自行车是以骑车人体力为动力而驱动车轮在地面上行驶的一类机械的总称。它包括单轮、两轮乃至多轮的各种形状、结构装置的骑行车辆。我国出口自行车一般以天津、江苏、广东、上海等地区为主。产品销往欧洲、美洲、非洲等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结构
自行车的构造分为基本部件和附属部件。
基本部件:车架、前叉、车把、前后中轴、链条、飞轮、鞍座、车闸等16个部件组成。
附属部件:链罩、衣架、支架、车铃、车锁等9个部件组成。
种类、规格
自行车种类分为“普通型”、“轻便型”、“载重型”、“赛车型”、“小轮型”、“特种型”六种。自行车的规格包括:14〃、16〃、18〃、20〃、22〃、24〃、26〃、27〃、28〃九大系列产品。
我国出口自行车一般按以上种类、规格型号划分,并要标注外销货号进行管理。
制造工艺
在自行车生产中,由于各厂家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不尽相同,所以无论是零部件的制造,还是组装成车,其生产工艺的流程都不完全一样。但就其采用的制造工艺而言,大体相同。主要工艺:金属切削、冲压、焊接、热处理、电镀、涂漆、氧化处理等。
产品标准及检验
(1)自行车标准:根据自行车的结构特点我国制定了自行车产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检验项目、质量指标和试验方法,另外还规定了抽样规则等内容。它是实施自行车质量检验的依据。出口自行车采用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常用标准:
GB250-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2828-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2829-87《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3565-93《自行车安全要求》
GB/T3566-93《自行车装配要求》
GB14746-93《儿童自行车安全要求》
ZBY14003-93《越野自行车(BMX)的安全要求》
QB/T1217-91《自行车电镀技术条件》
QB/T1218-91《自行车油漆技术条件》
QB/T1219-91《自行车表面氧化处理技术条件》
QB/T1251.1-91《自行车包装》
SN/T0248.2-93《出口自行车零部件检验规程》
SN/T0248.1-93《出口自行车检验规程》
⑵自行车检验。
抽样:见表6—8—1。
表6-8-1批量范围、正常检查二次抽样方案的样本大小与判定数组(参考件)
批量范围
拜未士/k
判定数组
样本人小
AQL=2.5
AQL=4.0
AQL=6.5
AQL=10
单辆装自行车
500辆及以下
n=8
n=8 Q
!
01
12
03
34
-
501?1200辆
n「13n=13 Q
02
12
03
34
13
45
-
1201?5000辆
nj20n=20
03
34
13
45
25
67
-
散件装自行车
500箱及以下
2
n「5
n=5
-
-
02
12
03
34
501?5000以下箱数
n「8
n2=8
-
-
03
34
13
45
注:1——使用箭头下面的第一个抽样方案。
自行车最大检验批量为5000辆。超过此数时,则分批实施检查。
外观质量:见表6—8—2。
表6—8-2自行车外观质量要求
清洁度:箱体表面及内装物应洁净,不得有明显污渍和粉尘附着
外观质量色差度:按GB250检查,同一车相同配色的同材质零件色差应不低于4级,不同材质零件的色差应不低于3级
外观质量
电镀、油漆、表面氧化处理件:应符合QB/T1217?1219的要求。组装后自行车的外露表面不得有明显缺陷;商标、贴花图案应清晰完整,不得有粘贴不良、破损及错位现象
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裂缝、烧穿、漏焊、错位等明显缺陷
对称件:各对称件应与车架中心面左右对称,无明显偏斜现象
型式试验:下列检查项目为必检项目:
a.制动系统的强度;b.制动性能;c.把套或把盖对把横管的脱卸力;d.车把部件的强度;e.车架/前叉组合件的冲击;f.车轮静负荷;g.驱动系统静负荷;h.鞍座调节夹紧强度;i.链条拉断力。
装配质量:
车架、前叉及前叉合体:组合后前叉应回转灵活、无松动。
车把:把立管插入前叉立管的深度应不小于最小插入深度标记,其调整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鞍座:鞍管插入车架立管的深度应不小于最小插入深度标记,其调整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中轴部件:中轴碗应平整地压入或旋入中接头内,锁紧后,中轴应回转灵活、无松动;中轴锁母的紧固扭矩应不小于30Nm。
链轮曲柄:两曲柄应组装成一线;中轴棍两端面应与曲柄外侧面装平;曲柄与车架平叉的间隙应不小于2mm并不得与链罩碰擦。
链条:安装后,链条应松紧适宜,运转灵活并不得有卡住、脱链或与车架、链罩碰擦。
链罩:定位应正确、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