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我与地坛学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沙县昌济中学编制人:刘江山审核人:李承志学案编号:2101B1071222

《我与地坛》学案

素养目标

赏析作者笔下地坛的美,学习文章描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梳理作者遭遇重大打击后的心路历程,学习作者面对充满挫折人生的顽强精神。

学习重难点

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感受母亲的爱和作者的悔。

史铁生《我与地坛》追述了“我”的经历,写出了地坛这一古老的场景对于“我”的意义,景物描写与对往事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充满哲理意味,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名作中的情与理”,通过追寻自然景致之中所渗透的作家内在的情感和哲理感悟,论述这些作品中寄寓的作家的精神追求。故都风物的清、静、悲凉是郁达夫含有雅趣的传统文人心境的自然流露;宁静、淡雅、自由的荷塘是朱自清心灵的外化;看似冷寂颓圮的地坛充满了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景观,三处景物从不屈到活力再到永恒,逐层递进,凝结着史铁生深刻的生命哲思;赤壁水月的变与不变、逝与不逝让苏轼顿悟人生的两重性,最终无头取与不取的哲理,物我两忘;泰山绝顶的日出在经历风雪之后壮丽呈现,含有姚鼐对人生不断攀登以历绝美的感悟。纵观这些自然中呈现的人生的情与理,可以感受到中国自然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在山水自然中可以安顿身心,获得情感的慰藉、灵魂的诗意和精神的超越。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梳理我与地坛相处的阶段,把握不同阶段我眼中地坛景物的特点,并由此分析我的情感状态和对生命的思考,完成下面的表格。

阶段

我的状态

地坛景物

景物特点

我的思考

初遇:失魂落魄的我与荒芜冷落古老破败的地坛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失魂落魄的人

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

荒芜冷落、古老破败,历经沧桑

最初的几年:专心思考的我

与生机勃勃的地坛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地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地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生命的活力、生机勃勃

十五年间:|的我与博大超然的地坛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

镇静、坦然

博大超然

默坐、呆想,理一理纷乱的思绪,窥看自己的心魂,思考该怎样活着。

在我完成对于生命的思考的过程中,我与地坛有着怎样的故事?

1.初遇——“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宿命的味道”“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上天的苦心安排”“等待”

“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失魂落魄的人。写到自己的糟糕处境、渺茫暗淡的前途和悲痛欲绝的心情,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地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然后偶然走进了这个与自己境遇一样的荒芜冷落的园子。而地坛经过了400多年时间的洗礼,是荒芜冷落、古老破败的。

“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作了哪些准备呢?

“剥蚀”“淡褪”“坍圮”“散落”,整体上都有“衰败、萧条、落寞”的意味,曾经象征着皇家荣耀的琉璃、朱红、高墙、玉砌雕栏,这些彰显了人的伟大和功绩的事物,都已经残毁了。“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愈发苍幽,活得更加坦荡,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韧性让人折服,这里对古柏、野草等的描写寄予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便有了从无边的痛苦中解脱的契机和去面对生命缺憾的勇气)地坛就是这样:伫立百年,静默无言,敞开他苍凉而温暖的胸怀等待“我”的到来。夕阳的沉静和柔和,则在我进入地坛的时候抚慰了我因为苦痛而崩溃、焦躁的心灵。所以作者才说“理解了它的意图”。

作者特别写到了地坛的等待,它等了我四百多年,甚至仿佛是为了我而特地地去剥蚀、去淡褪、去坍圮、去散落,那些曾经象征着它的繁盛与荣光的一切。这样拟人化的表达,赋予了地坛以人格,不仅写出了他和我之间冥冥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