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仿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

2024届高三仿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高三仿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7分)

材料一:

在丹皮尔的著作《科仿真学史》中有这样一句话:“科学解释按

其本质来说,一般也就是用我们的心灵比较熟悉的现象来说明新的现

象。”实际上科普大抵也是一样,我们需要用公众日常生活中所熟悉

的来解释他们未必熟悉的,或者可以这样说,科普要从受众已经知道

了什么开始。

但是对于某些参与到科普之中的科学家来说,他们会觉得这是在

浪费时间,因为我们是来讨论科学的,所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单刀直

入,直奔正题。这其实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如果在开始之前不能达成

共识,或者说不知道目标受众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和层次,那就很难达

到预期效果,因为有时候你叙述的是他们完全不懂的,或者是他们完

全不感兴趣的,往小了说这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往大了说这无益于

“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这也就是说,在正式开始之前,双方要达成

共识,寻找共同点,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交流和沟通,实际上这也是为

了后续的交流能够“共情”。

不可否认的是,科学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这

种“融入”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公众难以察觉的,他们消费科学和技

术产品,但是往往并不知道这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和技术,所以就此而

论,科学实际上在某些“消费者”看来跟他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当

然这种距离往往是心理距离或者认知距离,而非物理意义上的距离。

同时,得到公众的理解和赏识的东西,都容易得到公众的支持,所以

有必要从公众理解的角度来探讨科学,传播科学,但是理解的前提就

是需要他们知晓科学。至于如何知晓,那就需要从他们日常生活中所

接触到的东西入手。

为什么我们主张科普需要从公众的身边之事开始呢?我想原因

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非科学从业者来说,走出校园之后

他们就很少会系统性地接受科学方面的信息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也

放在了解决“吃穿住用行”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方面。因而从他们关

注的方面着手也能获得传播科学的最大公约数。第二,公众的身边之

事往往是他们沉溺其中而没有真正体会到这里蕴含着大量科学的“琐

事”,从这些地方出发,更能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能够

引领他们更多地关注科学。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科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到经济、文化

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科学文化也不仅仅是科学共同体的文化,而

是为广大公众所接纳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应该成为一种精神

气质,那么公众的身边之事往往会成为普及科学、建设科学文化的“变

压器”。就目前来说,让所有人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实现起来还有难

度,但是科研人员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要比非

科学专业人士对科学的理解更深入,因而从“就低不就高”的角度来说,

让科普“放低身段”从受众的身边之事做起更容易达到效果。

(摘编自王大鹏《科普不妨从公众的身边之事做起》)

材料二:

通常来说,我们说某个人不说“人话”带有某种侮辱的意思,但是

在科普这个问题上,“说人话”可能是科普人员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

当然这里的“说人话”意指说普通公众能理解的话,或者说就是要用大

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科学道理。毕竟科研人员经过

“十年苦修”而习得的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不太可能期望普通人能够“一

夕顿悟”。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从受众的视角

去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过也有人并不认同这一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

只满足了某些特定的受众,也就是具有很多“前置知识”的受众,但是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也许某些消费科学内容的人本身就是对科学感兴

趣的人呢。而如果我们想获得更多的受众,或者说让更多的人理解科

学,那么“说人话”依然是必须的。

在谈到科学家与媒体关系的很多文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记者会

抱怨说科研人员不“说人话”,不会讲故事。实际上,他们这里谈到的

是受访人员无法将专业术语进行转化,这会使得访谈人员和受众“如

坠云雾”,继而不得要领,我们也丧失掉了一次开展科普的机会。

当然,我们这并不是说术语不好,而是说术语应该用在适当的场

合,比如学术交流过程中。这就好比足球运动员与球鞋的关系,不是

说他们不能穿球鞋,而是说最好不要在室内穿球鞋,球鞋最适合的场

所是球场上的草坪。术语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

替代的作用。它一方面节省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另外一方面它也

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共同体的集体认知。“隔行如隔山”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