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VIP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材料阅读,阐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2.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的史实,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理解其主要内容,说明其理论创新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

3.结合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等史实,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意义。

二、学习重点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三、学习难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

四、教与学活动

教师讲述:16世纪,英国有一部世界名著《乌托邦》,讲述了类似于我们古人想象中的“桃花源”的故事:

材料一如果人人对自己能取得的一切财物力图绝对占有,那就不管产品多么充斥,还是少数人分享,其余的人贫困。在一般的情况下,穷人倒很应该享有富人的境遇,因为富人贪婪、肆无忌惮、毫无用处,而穷人则正派、直率,终日辛勤劳动,牺牲自己为国家作出贡献。我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绝大的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担子。

-[英]托马斯·莫尔著,戴镏龄译:《乌托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44页。

教师讲述:该书作者莫尔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疯狂的圈地运动上演着“羊吃人”的残酷现实,英国统治者制定一系列法律,将富人掠夺劳动者生产资料的行径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在这本著作中,作者向读者讲述了自己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和求索。他认为只有废除私有制才能让人类免除苦难和剥削,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但是他也知道,这不过是镜花水月,因此他将这本书命名为乌托邦。这个词是作者根据希腊语杜撰出来的一个名词,意为“美好而不存在的地方”。

几百年后,大约是18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革命,其一是工业革命,其二是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将人类从农业型的前现代社会拉入现代工业社会,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则塑造了现代政治的框架。那么,这两场革命后,世界变好了吗?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工人阶级的社会境遇与空想社会主义

材料二前工业化时代1700-1780年,英国年增长率仅为0.7%;工业化初期1780-1800年间,该数字增加到1.8%;工业化全面深入的1801-1831年间,该数字增长到2.7%。

-齐世荣、钱乘旦等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9页。

材料三虽然穷人不再挨饿,但他们住在拥挤的房屋里,靠吃单调的食物生活,被限制在数量或酒店里寻求娱乐和休息。中产阶级才买得起较好的住房和食物,能上戏院和参加音乐会,能使予女受到充分的教育。在社会顶层的富人则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米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出国旅行······1895年出版的一本小说里这样描绘当时的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他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他们好像是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

一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00页。

材料四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鼓舞下,(英国)资产阶级激进派组织起来,提出了·····给新兴工业城市以选举权以及实行普选制的要求。······(1830年)城市资产阶级、工人和市民在伦敦等地举行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示威。1832年终于通过了《国会改革法案》。

(1832年法案)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规定凡拥有年价值10镑以上的房产或地产的都有选民资格,从而扩大了中产阶级的选举权。改革后的选民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大约1/5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然而,法案却没有赋予妇女、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以选举权。

-摘编自汝信主编:《西欧文明》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819-820页。

教师设问:阅读材料,归纳材料反映出的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状况。

参考答案: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但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并没有被社会所共享,贫富分化严重;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后,民主化程度逐渐加深,但截至1832年,工人阶级依然不能享有政治权利。

【设计意图】目标指向史料实证,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解释工业革命后的工人经济贫困、政治无权的处境。

教师讲述:19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却没有给工人的生产生活带来幸福。广大的工人和劳动者面临着经济贫困、政治无权、生产和生活条件恶劣、缺乏基本保障、大量妇女和儿童卷人劳动力市场等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机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而工人却无法在完成一件件工作时获得成就感,他们像机器一样重复同一个动作,日以继夜地工作所得仅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存。作为掌握资本和机器的资本家,通过付给工人工资的方式掩盖对劳动者的剥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学高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熟悉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