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仿真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pdf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仿真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仿真模拟卷(一)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费先生曾说:“又要西方,又要中国,我两面都有了。”一方面,他提倡学术自立。他

认为我们应当注意社会的个性。我们发展社会学也要走自己的路,搞中国式的人民的社会学。

社会学绝对不是西化和洋化。另一方面,费先生时刻不忘和世界接轨。当年在评价关于乡村

与工业的论文时,他就指出乡村工业这一研究课题具有世界意义。费先生提出的要建立“文

化自觉”也是指,既要培育好、发展好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又不要闭关自守,隔离于世界文

化之林,而应该努力融入世界这个大家庭。

②费先生在其八十寿辰聚会上,针对当年在伦敦经济学院的老同学艾德禁·李奇对他工

作的批评,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推己及人》一书中,费先生进一步表达了这一世界文化观:“在世界上生活的各个群体,

在认为自己的传统价值标准是‘美’的之外,各群体之间还应当求同存异,相互理解,承认

别人的传统价值标准也是‘美’的,做到‘美人之美’。在这个基础上,全人类建立起一套

大家愿意共同实行的价值标准,达到全人类和平共处、‘美美与共’的境界,实现‘天下大

同’。”

③毋庸置疑,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最终目的是把中国经验升华为一般的理论原则,而不

仅仅是停留在前者。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有赖于我们的共同努力。

摘自王勋《费孝通是推动社会科学中国化的典范》

材料二:

①马林诺夫斯基在《江村经济》一书的“序言”里,称这部著作是社会人类学历史上的

里程碑。尽管费孝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为后来成为人类学跨越“文野之别”的标志,但

是从他进村之时写的《江村通讯》来看,作为一个人类学领域已浸淫数年的研究者来看,他

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对开弦弓村的造访将会触犯人类学的“文野之别”。

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清规戒律?人类学“文野之别”的清规的形成,与这一学科最初形

成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的历史有极大的相关。十九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

未开化民族开始接触现代文明,人类学内部开始滋生出文化相对主义,加之随着学科之间的

交叉,在以未开化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与以西方现代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之间发生

了接近与融合。

③如果说“文野之别”的跨越动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促成人类

学向文明社会研究的转变”,那么对传统上的研究“异文化”的人类学来说,这种转变在费

孝通那里还存在着对“他己之别”的跨越。

④利奇一再强调,某些社会人类学家,欲图研究本社会的愿望可以理解,事实上也值得

称赞,但危害重重。按照人类学当时的观点,研究熟悉的社会,先入之见就可能造成研究的

偏见,如果是单纯的陌生人去研究,就不会受到偏见的影响。要避开利奇的忧虑,保证研究

的客观公正,或者说要实现充分的民族自省,研究者就必须具备费孝通先生晚年一再强调但

青年时代已逐渐养成的能力——文化自觉。

⑤我认为,在社会学领域你必须具备如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想象力”,对于研究本土

文化的人类学家来说,则必须养成费孝通所言的“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

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可

以说,正是有赖于这种同样能够增进理性、看清世事的心智品质,费孝通才能在江村调查中

实现对“文野之别”的从容跨越。

⑥一般而言,在从事文化或者社会研究之时,与研究者的地位或身份相关的问题通常包

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自身文化或本民族成员之时,能否以及如何抽身其间,以避免熟视

无睹或情感涉入,再或无法客观的研究问题。其二是研究你所陌生的异文化(比如人类学通

常研究的土者文化)之时,能否以当地人自己的世界观或分析视角,去观察被研究的文化或

民族成员,以避免囫囵吞枣或以偏概全,或隔靴搔痒的问题。

⑦针对上述问题,费孝通1997年在《人文价值再思考》一文中,以“进得去”和“出

得来”六个宇高度概括了上述研究的难题。

⑧如果说与异文化的接触能够使研究者摆脱对家乡或本土文化的“麻木”,形成对本土

文化的“知之”或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自觉”,那么此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