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教学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精品.pdfVIP

《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教学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精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2.感受古代散文骈散结合表情达意的艺术。

3.理清古代散文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练习评点古代散文。

5.梳理本单元词类活用现象。

活动时间适当穿插在课文教学中或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专题活动。

活动一: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研讨

一、抛出问题

古人云:“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九)虽

然说得有点夸张,却点出了这篇文章所承载的文化观念—孝。本单元的六篇文章都具有深厚

的文化内涵,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的是公认的准则,有的是共同的价值

观,有的是深刻的哲思,有的是可贵的精神。小组讨论,探究这些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

值。

二、思路点拨

1.本单元散文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陈情表》——忠与孝

《项脊轩志》——情与志

《兰亭集序》——生与死

《归去来兮辞并序》——仕与隐

《种树郭橐驼传》——官与民

《石钟山记》——真与伪

2.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归纳出其所体现的中国

古代文化观念。

第二,对作品中的文化观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要以正确的理论思想为指导,对其进行辩

证分析。

第三,以现代的眼光,探究文章中所表现的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三、参考范例

忆古思今论孝道作者桑嘉炜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

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

《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

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推崇的两种品

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

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

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可是整

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社会稳定,士人生活富庶,饱读四书五经,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

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

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原为刘璋部属,后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

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古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

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

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因此,他与

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

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

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每日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物

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两千年前李密在《陈情表》中的希冀:“乌鸟私情,愿乞终

养。”

当往昔游子守孝返乡的官道被钢筋水泥覆盖,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千年的光泽。那些碌碌于

红尘的人们,请别丢失了孝亲的传统美德,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悲哀。

活动二:古代散文骈散结合语言特点讨论

一、抛出问题

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

同的韵味。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篇,说说文章是怎样通过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来表情达意的。

各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

二、思路点拨

骈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

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

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