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被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客观上促进了被征服、被压迫者的民族觉醒。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完善。;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欧战成为世界历史发展转变点,包含着两大特征:

一是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一是世界文化走向对话。

——郑师渠《论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一战中为英国作战的印度骑兵;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高涨、新高潮;知识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间:

导火索:

两大军事集团:

实质:

主要战场:

三条战线:

西线主要战争:

结果:

;(1)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有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一战前的欧洲;为英国服务的印度军队;(5)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鼓舞;;

中国

;;泛非会议;国家;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思考点】P75页;;1、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参战的士兵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B导致非洲和亚洲的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唤醒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意识D导致法国在战后的分赃中受到不公平待遇;一战与文化观念的转变;;世界殖民体系:帝国主义所统治和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总称,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原因:

(1)根本:

(2)具体:

时间:

性质:

结果: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新进展》;3.结果:;①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3、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英法与美国争霸 B.英国政府维护英殖民霸权

C.英殖民帝国衰落 D.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3、表现:;3、表现:;3、表现:;国家;总结: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及特点:;5、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B.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D.家庭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没有积极作用;7.(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1960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9.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11.1.下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区域集团化加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