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扬州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技能目标: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来鉴赏名句从而体会黍离之悲。理解本词对
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
思,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鉴赏理解黍离之悲。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赏析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繁华,让人醉生梦死。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
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
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创设情境,学生进入学习
意图:让学生感受扬州作为文化历史名城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
生探究的欲望与激情。
二、知人论世
1.了解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书法、音乐,诗词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风格清高典
雅,讲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
由于精通音律,姜夔喜欢新创自度曲(不根据旧谱自己创制新词调),共有自
度曲17首,《扬州慢》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
意图:学习作者介绍,积累文学常识。
2.相关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当时作者21岁。这时距完颜亮南侵(1161)已有15年,距符离之败(1163)亦有13年,但扬州城依然是四顾萧条,一片残破景象。作为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当他征途小驻,这座想象之中昔年歌吹极盛的名城,却以残破凄凉的姿态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目击心伤,就在沉重的叹息声中抒发对战后荒城的伤悼之情,以及
由此而生的无限哀时伤乱之感。
3.解题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
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般篇幅都比较长。
4.了解慢词
慢词。慢词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慢,古书上写作“曼”,就是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种,“长调”就属于慢词,“扬州慢”中的“慢”就是慢
词之意。
意图:了解创作背景,理解诗词含义。
三、音读课文,把握节奏
1、让学生自读(语速要缓慢、绵长,语调要低沉、悲吟)
2、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3、欣赏曲调
4、听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触?(指名或集体回答)
悲(凄凉、凄清或悲凉)
意图:整体感受诗歌的风格、气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学生对诗歌朗读技巧的把握,加深对作品感情、意境的体会和理解,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
内涵作准备。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四、梳理词意
(一)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注解,解释内容:
淳熙年(1176)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
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1.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写作原因。
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小序中哪一句话揭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
(二)上阙研读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
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三)下阙研读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
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
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
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注解解释本词内容,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感受诗词的风
格、气势,能更好理解本词内容。
五、整体感知
1、上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下阕给你印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1《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教案) 高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1-1《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教案) 高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教案 高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2-1 认识信息系统的组成(教案) 高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2-2《信息的编码与存储》(教案) 高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3-1《选用信息技术设备》(教案) 高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3-3《设置信息技术设备》(教案) 高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4-1《了解操作系统》(教案) 高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4-2《 输入文字》(教案) 高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4-3《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程序》(教案) 高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