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课文课件.pdf

《白杨礼赞》课文课件.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杨礼赞》课文课件

汇报人:

2023-12-12

•课文背景介绍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课文的拓展与延伸

目录•课文的教学方案与建议

01

课文背景介绍

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茅盾,原名沈德鸿,中国现代作家、评论家。代表作品:《子夜》、《蚀》等。

创作背景

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作者在重庆

《文艺阵地》上发表了《白杨礼赞》等散文作品,热情讴歌抗日根据地人民的

革命斗争。

课文来源及意义

来源

本文选自1941年4月13日的《文艺阵地》。

意义

本文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体现了中华

民族在帝国主义侵略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强不屈、力争上游的民族精神。

课文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写作特点

运用象征手法,将白杨树与

以白杨树为线索,由远及近、01

抗日根据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由表及里的描写。

0203精神联系在一起。

运用对比手法,将白杨树与风格:语言简练、朴素,感

其他树种进行对比,突出其0405情含蓄、深沉,富有气势和

优点。哲理。

02

课文内容解析

段落大意及主题思想

段落大意

第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第

二段到第四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和

内在气质,第五段到第八段赞美白杨

树,第九段点明主题。

主题思想

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了对抗日

军民的赞美,对反动派的讽刺。

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

文中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主要

是对白杨树的描写。

性格特点

白杨树表现出坚强、不屈不挠、

勇敢、执着的特点。

写作手法及修辞技巧

写作手法

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赋予其象征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糖糖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