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内阅读_激活写作思维.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巧用课内阅读激活写作思维

顾利利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20年7期??

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是阅读的成果展示。拟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借助课内阅读教学激活学生写作思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内阅读;激活;写作思维

阅读和写作二者是相互渗透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写作有助于良好地阅读,两者关系密切。”但是在现实中学生常常苦于写作没有好的素材,写作技巧欠缺;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读了很多书,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出现这样的情况源于教师教学中未能真正理解“读写共生”这一理念,虽然新课标强调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彼此分离。教师很难做到巧用课内的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搭建写作的桥梁,也很难根据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引导其寻找阅读的素材和方法,从而做到二者共存共生,互相促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借助课内阅读教学从而激活学生写作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课内文本素材,寻找写作的训练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长期处于阅读文本、讲解题目的模式中,很少想到将文本中的资源巧妙地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其实,课文为师生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巧妙的艺术手法,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课文素材中的这些资源,将会有助于学生寻找到写作的思维点。

教材中的素材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或是当下一些鲜活的案例,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巧妙地挖掘这些素材,形成个性化的见解,寻找写作思维的训练点。例如,学习《我与地坛》一文时,学生可以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根据三位学生积累的素材可以发现他们的积累其实是从语言、意象、情感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个性化解读,寻找相关的写作训练点。以下是三位同学的练笔,具体可见下面片段:

素材积累一:

她仍然算得漂亮,但双眸迟滞没有光彩……望着极目之处的空寂,凭她的智力绝不可能把这个世界想明白吧?

练笔片段一:

陪外婆去村口买菜时,更是方言的重头戏,从村口的王二婶到村尾的八一嫂都聚在这,大家操着相同的口音,互相寒暄,聊家常,砍菜价。虽非血缘亲情,却自有一番亲近之意。那一口乡味俚语好像证明着,走到天涯海角,都是“自个儿人。”

由此可知,这位学生抓住文本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语句展开联想,寻找身边熟悉的人物进行仿写,做到了惟妙惟肖。

素材积累二:

大树下,破碎的阳光星星点点,风把遍地的小灯笼吹得滚动,仿佛暗哑地响着的无数小铃铛。

练笔片段二:

家门口的大缸是这两桶井水的归宿,平时洗脸洗手统统用它,实在渴得等不及了,拿起缸里飘着的葫芦瓢喝上几口也不是不行。

老井是那么地低调,永远沉默。低调到无人注意,无人提及。

如今,老井丢了。

也许它被钢筋水泥淹没、阻塞了;也许它在新建的小高层脚下,永不见天日;也许它被拓建成了一个人工池塘,这一切都不得而知。

由此可知,“大树、破碎的星星、暗哑的铃铛”营造了一幅荒凉、寂静的氛围,为史铁生对生命的反思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场所。这名学生紧紧扣住文本中意象对意境的营造、对情节的推动,从文本中的大树到联想到家门口的老井,从而激活了写作思维点。

素材积累三:

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

练笔片段三:

当人们在穷途末路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只能呼天喊地。就如那史铁生在地坛不断地质问母亲为何不多活两年,看一看儿子的成果。相反,母亲在世的时候都是为儿子担忧,其中包涵着一位文人的愧疚和自我的反思——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这名学生抓住文本中这段抒情的语句,联系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激活思维,展开练笔,做到了有理有据。

由此可知,不同的学生认知经验存在差异性。在挖掘课内素材的时候,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初步感知,然后结合学生差异性的解读进行归纳,寻找写作思维的生长点。

二、挖掘教材文本的写作技巧,寻找写作整体构思的方法

苏教版教材每一个单元设置的文体大致相同,教师可以借助课文素材,进行写作的序列化训练。以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主题单元为例,可以让学生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从而得出: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获得教养要阅读经典——获得教养要反复读经典。由此总结论述文的构思方法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同时教师还可以补充韩愈的《原毁》,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态度——今之学子责人待己的错误态度——揭示“毁”的根源——阐明写作意图。由此总结文本的论述思路为“对比论证”。结合这三种议论结构方法,可以让学生以《成见》为作文题,形成以下两种构思:成见往往是深入于人心深处的习俗——成见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破坏力更大的偏见——打破成见需要我们追寻真理;成见会使人迷失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