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常规
(一)概念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瘫应分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二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月思漏气等,可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麻痹),这个也是面瘫中相对较轻的一个类型,预后良好。
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二)病因病机
1、 正气不足、脉络空虚
2、 风邪乘虚而入面部经络
3、气血痹阻,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
(三)辨证分型
将面瘫的症状分为2种,一个是它的主症,另一个则是它的兼症。
1、 主症
(1) 急性发病,常于睡醒发现
(2) 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
(3) 患侧额纹、不能作蹙额、皱眉等动作
(4)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人中沟偏歪
(5) 眼睑闭合不全、露睛流泪。
患侧眼睛无法完全闭合,会露出一条缝隙,同时这只眼睛会出现流泪
比较多的症状,不自主的泪多,又叫做鳄鱼泪。
(6) 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作露齿、鼓月思等动作
为什么口角歪斜是偏向健侧呢?因为两侧面神经本是同时协调肌肉
作运动,一侧瘫痪后不受本体控制,只有健侧肌肉收缩并牵拉,故偏健侧。
2、 兼症
(1) 部分患侧初起耳后、耳下疼痛。
(2) 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病变波及鼓索神经)
(3) 听觉过敏(镫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
(4) 日久出现口角歪向病侧倒错现象。
(四)治疗
1、针灸治疗
治则: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主穴:太阳、攒竹、阳白、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
A穴位定位:
太阳: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针刺太阳穴时除了单纯的直刺外,还可以采用透刺的方法,用3寸针从太阳穴向同侧的口角方向透刺。
阳白: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地仓,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中,当咀嚼肌咬肌隆起最高点处。临床上常采用3寸针进行地仓透颊车来治疗。
翳风,在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间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牵正:经外奇穴,专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穴位,在面颊部,耳垂前
0.5-1寸,这是临床上针灸治疗面瘫时候的常用穴。
B主穴的方义:
近部选穴:太阳、阳白、地仓透颊车,起到疏调局部经气、温经散寒、濡润筋肉。
远部选穴:合谷循经取穴,取健侧穴位.
对症选穴:翳风位于耳后,能祛风散寒,特别适用于风寒引起的面瘫.
配穴
闭目困难---鱼腰、攒竹:眼周的穴位
鼻唇沟平坦---迎香:鼻唇沟平坦可用,向上平刺或斜刺人中沟歪斜 水沟:人中沟向健侧偏歪,向患侧平刺
颏唇沟歪斜---承浆:向患侧平刺舌麻、味觉减退—廉泉:常规针刺
体弱者---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可用温针灸
风寒证 风池:祛风散寒
风热证曲池:清热泻火
(3)操作
常规操作
毫针刺,平补平泻,可灸(翳风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但是不是所有的面瘫病人过来都是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我们要记得分期。
急性期(7天)
A此时针刺则应以远端取穴为主。面部取穴不宜多,宜浅刺。
B配合温针(足三里温针灸),翳风(TDP,或者艾灸)。
C不用电针、慎用激素疗法,一般建议在前5天可以用激素治疗。面瘫急性期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给予泼尼松每天20~30毫克,早晨一次顿服,一周后逐渐停用。
若到了恢复期早期(8天-1个月),这是治疗的最佳时间。此时针灸治疗上可以加电针,拔罐,梅花针扣刺,穴位注射,中药等均可采用。若是到了后遗症期(3个月以上):倒错现象就属于这一期,这时候是较为难治的。我们可以配合上浅针疗法、穴位注射等等。
2、 其他疗法
皮肤针法:适用于面瘫初期或面部有板滞的面瘫恢复期及其后遗症期。
穴位注射(水针):VitBI、VitB12、,每穴注射0.3?0.5ml,隔日一次。穴位交替使用。
电针方法:选取面部穴针刺后,通电15-20分钟,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以瘫痪肌肉出现收缩现象为好,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期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