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简史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染料简史

现代药品的起源与我们对颜色鲜艳的布料的追求,与生产它们的染料息息相关。而染料又是源于一项新发明---煤气灯的意外副产品。

18世纪90年代,发明家威廉·默多克(WilliamMurdoch)正在协助将康沃尔郡的锡矿产业化。他发现将煤放在密闭空间里加热会产生一种“燃烧起来非常明亮”的气体。1794年,他已经在家使用这种“煤气灯”来照明了。1807年,伦敦蓓尔美尔街(PallMall,以俱乐部多而出名)也用上了煤气灯。随后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使用。这一过程产生的废物被成为煤焦油,它粘稠而难闻。

▲威廉·默多克(1754-1839),他还在1784年制造了蒸汽机车的原型

▲伦敦蓓尔美尔街。托马斯·鲍尔斯等人的《圣詹姆斯宫鸟瞰,图出》版于1763年。街景朝东,圣詹姆斯宫的门楼在右边。

1834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布·龙格(FriedliebFerdinandRunge)用漂白粉处理没人用的苯(煤焦油的成分之一)时,获得了一种非常蓝的物

质,他将之命名为cyanol(来自单词cyan,意为蓝绿色)。1855年,德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威廉·冯·霍夫曼(AugustWilhelmvonHofmann)研究这种物质后命名为苯胺。

▲弗里德里布·龙格(1794–1867)

霍夫曼1845 年应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邀请到英国出任伦敦皇家化学学院(Royal College of Chemistr y)首任院长。他着迷于苯胺及相关化合物的特性研究,其英国学生查尔斯·曼斯菲尔德(CharlesMansfield )从煤焦油中分离出了苯。霍夫曼将以苯为中心的这一族分子称为“芳香族”,因为它们具有香甜的气味。

▲奥古斯特·威廉·冯·霍夫曼(1818–1892)

▲霍夫曼出任皇家化学学院院长,1845年

基于萘胺与奎宁相似的分子结构,霍夫曼期待通过萘胺合成治疗疟疾的良药奎宁。1849年,15岁的威廉·珀金(WilliamPerkin)进入皇家化学学院,在霍夫曼麾下学习,谁都愿意在他手下学习,他的爱意与智慧充满感染力。珀金和朋友阿瑟·丘奇(ArthurChurch)都热爱绘画,色彩吸引着他们,激发了好奇心。霍夫曼对色彩感兴趣是因为化学指示性,而珀金和丘奇则认为色彩本身就很重要。他们在1856年向学院提交报告《关于一些新染色物质》,提到某种物质“闪耀着类似于骨螺紫(murexide)一般的光泽”。

骨螺紫(中文化学名为紫脲酸铵)最早来自一种锥筒形海螺,碾碎后能得到少量珍贵的紫色染料。有个古老的神话曾说赫拉克勒斯带着狗在地中海的海岸边散步,狗咬碎了海螺,嘴里染上了颜色。古罗马人非常珍视它,是因为染一件宽外套需要一万多只海螺!

▲WilliamPerkin(1838–1907)

“我很有雄心,想要研究这个课题。”珀金说,他指的是霍夫曼用煤焦油残留物萘胺制造奎宁的梦想。1856年,他在以苯胺和氨气反应制造出了苯胺紫。这种颜色可以给丝绸染色,而且即使水洗、日晒都能保持颜色如新。当

年8月底注册了专利,它很快成了爆款。

维多利亚女王1858年参加长女婚礼时便身着苯胺紫染成的服装,1862年步入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时又穿了一次。对这种颜色的狂热给珀金带来了财富,也刺激了合成染料行业的发展。紧接着,珀金又开发出不列颠紫、珀金绿以及商业生产鲜红色的技术。他的老师霍夫曼也在1863年发明了“霍夫曼紫”。

▲1862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GreatExhibition)

人造染料影响力巨大,不仅影响着时尚和经济领域,也刺激了有机化学的发展。以前仅仅是学术领域的内容,现在却有了巨大的工业价值。

英国北部的酿酒师发现,用泰晤士河河水酿造的啤酒有种令人愉悦的苦味,这是河水中的一种分子造成的。北方酿酒师们开始将这种名为苦味酸的分子加入酒中,获得了同样的效果,比如加到伯顿啤酒(Burton beer)里。尽管当时很多人依然觉得这种味道不是分子带来的效果,而是原产地的原因。即便同意味道一样,很多人还是觉得来自自然的要好过合成的,人们对合成的东西多少带有一定的怀疑,认为可能有毒。这种怀疑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在某些染料制造过程中确实会产生危险的砒霜。

染料行业发展的多数关键步骤都是英国人完成的,珀金和他的同胞制得了许多早期染料。但是,1861年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后,霍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