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茹)《出塞》渗透思政教育教学设计.docxVIP

(张红茹)《出塞》渗透思政教育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塞》渗透思政教育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二十二小学张红茹

教材分析:

《出塞》这首诗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的第一首诗。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21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两首为唐代的边塞诗,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还有一首就是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出塞》的大意是:依旧是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回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决不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这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借助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古诗词并不陌生,尤其是对写景的古诗。但是对于像《出塞》这样的边塞诗,尤其是富有-定历史内涵的古诗,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储备都有限,这就限制了他们对古诗的整体理解,情感的体验上需要老师循序引导。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也需要老师适当补充。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从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感受文字中蕴含的爱国精神能通过朗读、诵读、读写结合体会文中人物的爱国情怀。在拓展阅读中,提升对爱国精神、民族气节的认识和理解。走进生活,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中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对国无良将的感慨,对国家统一的期盼。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大家知道这首的作者是谁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王昌龄的一首诗《出塞》。

板书课题。

二、解字释题,初入诗境

1.认读“塞”,给“塞”组词。

2.补充诗题,猜测“出塞”意思。

(1)课件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及意思。

[sāi]①堵,填入。②堵住器物口的东西。

[sè]义同“塞(sāi)①”,多用于某些合成词或成语中,如“闭塞”“阻塞”“茅塞顿开”等。

[sài]边界上的险要地方。

(2)明确题目意思:到险要的地方意味着什么?

(3)出示边塞图片:感受边塞恶劣环境

(直观感知诗歌环境,为体会诗歌中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做铺垫)

三、读通读懂诗句,初步了解诗中情感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强调:“秦”前鼻音,“将”第四声,“教”第四声,

借助注释理解:“教”的意思是“使、令、让”。

2.标出声调,以腔行调,读出韵味。

(在诵读中感受诗行的音韵美,传授古诗中音调知识和古汉语音调文化。)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诗文中写了哪两个朝代的什么景物?

(2)借助注释理解:但使,飞将,教,胡马的意思?

(3)连起来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4.诵读诗句,初知情感

诗中写了哪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作者寄予了他们怎样的情感?

(关注诗句中人物的事件和突显人物的精神主题。)

四、想象画面,深入探究诗中爱国情感

1.引导想象,入情

(1)师吟诵:在这首诗里,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的边塞画面呢?

(2)引导想象(声音低沉):(埙或羌笛)我们仿佛看到了一轮怎样的明月,(凄清,孤独)一道怎样的关口?(矗立在荒漠,戈壁滩上,破败,寂寥)

(3)引导感情诵读:

在这宁静的夜晚,万里之外的边关,明月照在守边的战士身上,战士们手握兵戈,眺望关内的家园,和着这样的音乐,在这样的画面里,我们来吟诵这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

(4)小结:首句交代了戍边战士的生活环境。

2.互文印证,悟情

(1)引导探究:俗话说:“千里明月寄相思”,在这样凄清的夜晚,遥望一轮明月悬挂天边,戍边的战士,也就是征人,他们会想谁?

(2)指导感情诵读:

是呀!家中的父母年事已高身体还好吗?于是,他对着明月思念自己的父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人未还”,同一轮明月下,他们思念的亲人此刻又在干什么?高适在《短歌行》中这样写到:“少妇城南欲断肠”,(一位少妇在城南哭断肝肠,悲痛欲绝)

她为什么哭断肝肠?(因为他们的丈夫为保卫国家再也没有回家。)

她们在明月下等啊,盼啊,盼啊,等啊,可等到的却是:(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样的思念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是一年两年吗?(不是)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朝,中间隔着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朝,真是悠悠千年,------悠悠千年啊,(课件显示朝代更替)

(3)师引读

让我们回到远古的秦汉时期,在凄冷的夜晚,驻守边关的战士们和家里的亲人相隔千里,遥望同一轮明月,含泪这样倾诉:

400多年过去了,三国时期的士兵和他的亲人们还在边关,还在这样的明月下倾诉:

几十年过去了,

文档评论(0)

techinf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