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高三语文4月二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VIP

2024年广东省高三语文4月二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广东省高三语文4月二模联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0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古典价值观念的理解,受制于多重阐释原则的影响。除了因阐释方法的差异而产生的不

同认知外,更为突出的是现实需求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在1840年之后遭受西方军事和

经济双重冲击的社会环境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于儒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

在未来中国发展中所能产生的影响的认知产生了重大分歧。除了我们所习见的认为儒家思想阻碍

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说法,国人对传统儒家在“公”与“私”问题上的理解也出现了巨大的冲突。

相较于墨家、道家等思想流派,儒家的价值在近代中国受到的争议最大,墨家和道家经常被视为

是符合现代中国社会需要的“进步”因素。因多重视野而导致的阐释策略的冲突,在评断儒家价值

的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21世纪的多元现代性背景下,“公”“私”对立的问题再度成为学术界

关注的议题,不过更多的目光聚焦于作为“公”“私”问题的源发点“仁爱”之上。一般而言,对于仁爱

的范围的确立与对“公”“私”问题的认识关系密切。

人们在追问,儒家的仁爱究竟是一种局限于血缘亲情内部的爱,还是可以突破血缘限度扩充至天

地万物的普遍之爱?对于这一问题,否认儒家价值的人会倾向于认为儒家只关注血亲之爱,缺乏

公共维度,难以成为现代价值的基础。与此同时,那些强调儒家人伦的学者,会十分重视差序格

局对于儒家秩序的重要性,认为“人伦秩序”对儒家来说是决定性的,缺乏人伦维度的儒家已经失

去了儒家的根本价值支撑,并据此认为,儒家并不是抽象地肯定“公共性”,而是强调“家”作为儒

家社会秩序的基础地位。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重视家庭伦理及人伦的意义,固然是儒家思想的

重要倾向,但在儒学发展史上,仁爱并没有被局限于“家”的范围,人类要把仁心从血缘之爱推广

到所有的群体。仁爱并不能简单固化于血缘之爱,其最高境界应该是爱所有人。

确切地说,对于儒家之爱的不同认识由来已久。早期的儒家和墨家的争论就集中于“仁爱”与“兼爱”

的异同,儒家内部的不同派别之间也一直存在着基于血缘的爱和“泛爱众”之间的争论。这样的争

论甚至会上升到对传统经典学派属性的怀疑。比如,围绕《礼记·礼运》中的“不独亲其亲”的“天

下为公”观念是否掺杂着墨家与道家观念的猜疑自宋代延续至今,甚至有许多人认为,“不独亲其

亲”的境界有违儒家的纲常伦理,是墨家的价值观。

作为一种秩序理论,儒家思想必然要涉及超越“家”的更大范围的事务。因此,就会根据其内在需

要发展出“公正”和“普惠”的理念。在《尚书·洪范》中有这样的提法:“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

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

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意思是说,天下的正道是没有偏向而正直的,从“公私”的视野

看,就蕴含着不能“偏私”,而要“为公”的意思。儒家理想中的井田制、禅让制和其他政治制度的

设计就是这种公正无私原则的体现。

进一步说,就是如何理解儒家立足于血缘的伦理秩序和由此基础所能达到的价值极限。以家庭血

缘为基准,让儒家的仁爱思想不离日常生活状态,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天下为公”的目标,

则让仁爱观念具有超越个人和家庭局限的可能,达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仁民爱物”的境界。

(摘编自干春松《多重维度中的儒家仁爱思想》)

材料二: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这种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

生。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那个“仁”字。《论语》中

1

对于“仁”字的解释最多,但是也最难捉摸。一方面他一再地要给“仁”字明白的解释,而另一方面

却又有“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屡次对于这种道德要素“欲说还止”。

孔子有不少次说“不够说是仁”,但是当他积极地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

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

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合,一切私人

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为在社会形态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