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援引典故,诗家所尚”,用典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
由于用典乃“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因此,
诗家对于用典是特别重视的。
那么,这里便有了几个问题:什么是典故?典故有哪些分类?为
什么要用典?如何用典?
先说第一个:什么是典故?典故,原来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
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这显然不是咱们诗家所说的典故。我
们所说的典故,简单来说是——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
历出处的词语。再严密一点说,典故是指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生成的,
有着特定含义的语句,离开这一语言环境,就不是这个意思了。比如,
“河洲”,出自《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里河
洲成为表达爱情或者后妃之德的意思,就不再是简单的河与洲了。不
知道这个,就没法理解卢照邻《中和乐-歌中宫》:“河洲在咏,风化
攸归”的意思。
第二个问题:典故有哪些分类?
从典故的来源来说,分为句典与事典两种:
句典,就是由前人诗文中的语句而来的典故,比如大量的源自
《诗经》的典故。比如“古稀”一词便是源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
诗句,比如“晓风残月”一词源自柳永的《雨霖铃》一词等等。有时
如现在我们常说的“青衿、青襟”代指青年学子便之典,便源自“青
青子衿”,而这个词原本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起句“青青子
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后来被曹操化用到《短歌
行》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便由原来普
通的青年男子变成了青年学子、有识青年的代名词,被赋予了新的内
涵。
事典,则是由前代故事演化而来,比如“三人成虎”源自《战国
策》,表示流言惑众、以假为真的道理;“割席分坐”源自《世说新
语》中管宁与华歆的故事,表达曾经的朋友因志趣、人格等原因断交
决裂的事儿;“高山流水”源自《荀子》《列子》等书中记载的著名
琴师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就是姓伯哦,不姓俞。姓俞名瑞字伯
牙是明代冯梦龙写《警世通言》时给编的,可见小说家的厉害),表
达知音难求之意。总之,事典是有其人其事的,是不是真的倒无所谓
(比如牛郎织女的故事),但要是大家都知道的才行。至少应该是读
者知道的,比如东坡写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坏壁无由见旧题”,
这是他们兄弟之间曾经发生的旧事,虽然不是众人皆知,但诗是写给
子由的,这事儿只要子由知道便可以算事典了。
另外还有人把典故分为成语典故(由成语而来的典故)、历史典
故(由史书而来的典故)、文学典故(由文学作品而来的典故)、文
化典故(由民俗、传说等渠道而来的典故),这几种典故其实是有所
交叉的,所以大家知道一下就行了,不必死抠。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典?
诗以言志,很多诗词名字创作中也并不用典,没有典故也可以成
诗,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典呢?用典的意义与目的何在?
适当的运用典故,可以明显的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增大诗句
的内涵,在有限的字数里,尽可能表达更多、更深层的情感;同时,
典故的运用也使得作品更加含蓄、典雅,不是那么直白。通常我们用
典的作用有以下几个:
1、借古论今:
典故自然都是过去了的事情,把古代的相似事件放到自己的诗中
来说现在的事儿,这种用法相当普遍。由于古代的这个事件大家都知
道,褒贬已定,那么放到作品里,作者的情绪也就清楚明了,那么在
情感的表达上,会显得更含蓄,同时也更准确,有时还能起到隐讳之
意,避免直接触怒当朝。比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
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筑黄金
台招贤纳士的典故,这个是说君主有爱才纳才之贤,而臣子也有报知
遇之恩之德。那么这一个典就夸了君臣两面。
上一讲咱们讲过老苏写的《上巳诗》中提到“管宁投老终归去,
王式当年本不来”是用管宁、王式两个远徙的古人的故事来比喻自己
远放海南,既明确表达了自己家山万里的痛苦,亦婉转的表达了对当
局的不满,对命运的无奈,内涵相当丰富。
2、抒情言志:
古代的人物也好,文字也罢,由于已经发生过,它的前因后果大
家都很清楚,所以很多时候能够准确的表达情绪与志向。比如“问鼎”
一词本意是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由于鼎在先秦时期是国器,所以如果
说某人有问鼎之意,那就是说他有谋取政权的倾向了(这个不一定是
贬义哦)。比如“黍离之悲”,出自《诗经-王风-黍离》,本是家国
秀才迪》一诗的结句中写道:“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里用
了战国时期楚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