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VIP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春江花月夜》——缘景明情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3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空灵澄澈的意境,体会“独绝”之美。

2.抓住主要意象“月”,体会古人借助意象缘景明情的方法。

3..品味诗歌景、情、理的完美融合,感悟人生哲理,品味诗中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抓住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空灵澄澈的意境,体会“独绝”之美。

教学难点:

1.抓住主要意象“月”,体会古人借助意象缘景明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举杯邀月,遥望苍穹,产生无尽的遐想与哲思。这轮皎洁的明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寄托着别样的情感。

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相思之月

缺月: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的孤独之月

残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的故国之月

那张若虚笔下的“月”又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

2.解题:《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这个除张若虚外,隋炀帝,诸葛颖,张子容,温庭筠皆有创作。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粉饰过重,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王闿运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

3.知人论世

史料对张若虚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为何张若虚仅凭这一首诗便名垂千古?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本诗春江花月夜。

活动一:缘月明景,体会诗境

本诗属于古体诗,不受格律约束,不强制格律。古体诗有齐言和杂言之分,句式相对整齐的则为齐言。本诗则是齐言七言古体诗,委婉曼妙,声调柔和。

教师播放朗读视频,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及课下注释自读课文。

(1)标题中出现了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月,以月升月落为纽带。

月下之景:春、江、花、月、夜,(1-8句)

月下之思:探讨人生宇宙,(9-16句)

月下之情:月下相思,(17-36句)

活动二:缘景明情,诗境独绝

(一)感受月下之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朗读本诗前八句,结合学习任务单,充分发挥想象力,寻找其中的意象,分析意境。

1.前8句写了哪些景,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1)意象意境: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白沙——意境幽美恬静。

(2)开篇便集齐了春、江、花、月、夜,五个要素,紧扣文题。描写的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地一一展开,层次分明。

(二)感悟月下之思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思考: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遐想?诗人对人生对宇宙产生了怎样的哲思?

①引发的遐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望着一轮明月,作者的关注由景物,转到了对人生宇宙的思考。

②诗人的认识特点:由“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可以看出作者没有像前人那种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消极思想,他认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生命长河则是绵延长久的。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当时时代强音的回响。

(三)体会月下之情

1.思妇怀远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朗读本段,找出其中的意象,分析意境,从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等角度本段进行赏析。

(1)“白云一片去悠悠……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写了那些意象,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四句诗中写了“白云”、“青枫浦”等意象,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游子的行踪不定,漂泊无依。“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伤离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绪,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

(2)“可怜……还来”这四句诗是全诗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