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放置肛管的改进.docx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放置肛管的改进.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放置肛管的改进

作者:张荣泉黄剑林惠铭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4期

【摘要】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放置肛管的改进方法。方法:28例直肠癌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器械吻合后,从肛门口置入麻醉用气管插管。结果:无1例发生吻合口漏、感染、肛管脱落等并发症。结论:结肠癌术后于吻合口上方放置麻醉用气管插管肛管可有效防止吻合口痿、感染及肛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直肠癌;肛管放置;麻醉用气管插管

我国中、低位直肠癌约占直肠癌总数70%~75%[1]。近年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明显提高,局部复发率显著下降,于吻合后正确放置肛管有助于患者取得较快的恢复。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的位置距离肛缘为3~8cm的癌肿[1],在所有直肠癌病人中,约70%的肿瘤都属于中低位性直肠癌,该类肿瘤均处于腹膜返折以下的部位,因直肠和泌尿生殖系、肛门相近,临床治疗时不仅需要考虑治疗彻底性,还应注重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率,此外还需最大限度保留泌尿、排便与生殖功能。故临床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难度远大于上段直肠癌、远端结肠癌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8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56岁。手术前经肛门指检及直肠镜检查时发现,肿块下缘距肛门口的距离为4-7.5cm之间。自发病到确诊时间为1个月~1.5年,术前活检病理检查报告均为恶性肿瘤,术后大体标本中,肿块大小约2~6.2cm。隆起型5例,溃疡型18例,浸润型5例。Dukes分期:A期4例(14.3%);B期12例

(42.9%);C期10例(35.7%);D期2例(7.1%)。病理类型:腺癌22例,管状腺癌4例,粘液腺癌2例。

1.2手术及操作方法按直肠癌根治原则,行开腹前入路全直肠系膜切除,根据手术前肛门指检,腹部及直肠腔内的超声检查、盆腔的CT或MRI检查结果对肿瘤部位、浸润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判断,在确保根治的前提下选择保肛手术[2]。若无丰富临床手术经验的医生可选用剪刀进行操作,有利于降低副损伤。肿瘤外科以不接触、热性、锐性为切除原则,熟悉解剖、经验丰富的临床手术医生采用电刀可以完成淋巴结清扫、组织锐性分离操作,且能减少术中出血,并在正确组织间以点-线-面原则进行分离。将位于乙状结肠外壁侧的腹膜融合线(Monk’sli)ne切开,于肾前筋膜前融合筋膜的平面实施分离,并将乙状结肠内的后腹膜切开,沿着乙状结肠系膜后进行分离,将骶骨岬部融合筋膜切开,并沿着Waldyer筋膜与直肠系

文档评论(0)

ld0667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