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肠缺血性疾病的CT诊断肠道动脉肠道的血供有3根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供应十二指肠横段和升段、空肠、回肠、结肠脾曲前的结肠。肠系膜下动脉供应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上部。肠系膜上、下动脉吻合支。肠道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平行于相应的动脉,再与脾静脉一起汇合成门静脉,收集来自腹腔内胃肠道(直肠下端除外)、脾、胰腺及胆道系统的静脉血。肠系膜静脉有大量的侧支循环,主要是和体静脉循环的吻合。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动脉缺血-最常见肠系膜上动脉栓塞(60~70%)其中常见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20~30%)静脉缺血-较少见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5~10%)
直接征象1.肠系膜动脉内血栓形成平扫:血管内稍高密度影、管腔增大。增强及CTA后处理图像:充盈缺损。2.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动脉硬化狭窄、血栓形成)平扫:管壁钙化CTA:动脉管腔狭窄。3.肠系膜静脉血管内血栓形成血栓:呈等密度无强化影肿瘤栓子:密度呈稍高密度强化影门静脉高压时可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4.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痉挛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直接征象CTA:动脉变细,分支减少CT平扫:血栓呈高密度影SMA狭窄SMA狭窄栓塞间接征象1、肠管扩张积液(肠梗阻、腹水)2、肠壁增厚或变薄由于粘膜、粘膜下水肿或炎症引起的肠壁增厚是肠缺血的最常见的征象。一般的标准是小肠壁超过3mm,结肠壁超过5mm。肠壁厚度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缺血程度:1、局部肠壁动脉血供下降,血管壁未受损,肠壁无明显变化。2、微循环血管壁受损,通透性增加,造成血管内液体持续大量漏出,出现黏膜下水肿或出血,使肠壁增厚。3、局部肠壁血供完全消失时,虽然微循环通透性增加使血管内液体漏出,但由于漏出液较少,肠壁肿胀减轻。4、肠壁持续无血供导致全层坏死时,肠壁内神经被破坏,肠道张力消失,肠管扩张,使肠壁变薄。6、肠壁、肠系膜和门脉内积气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是急性肠壁缺血坏死少见的征象,但是该征象对急性肠缺血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通常也伴有腹腔内游离气体。7、肝门静脉期强化不均匀SMV栓塞时门脉血流量下降血供不均匀所致,常伴有门脉内的血栓形成。肠壁积气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术肠系膜水肿漩涡征**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肠缺血性疾病范畴因肠系膜血管急性或慢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病因:主要见于血栓(心源性、血管性)、动脉硬化、肠系膜动脉夹层、特发或术后胆固醇梗塞、血管炎或毛细血管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发展迅速,发病凶险,死亡率高误诊率高(90~95%)预后与早期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相关SMA栓塞SMV栓塞病因穿孔、新生物、感染(肝炎、急性胰腺炎、腹膜炎、阑尾炎、憩室炎)及高凝状态下发生。分类急性:发病急,迅速出现腹膜炎和肠坏死。亚急性是指腹痛持续数天或数周未发生肠坏死的病人。(较多见)慢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实际上是一种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其治疗的重点在于对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腹水等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处理,肠缺血症不是治疗的关键。血管病变期:管腔未完全闭塞,肠管处于淤血期,患者多表现为数日腹部不适,阵发性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常规化验和辅助检查无特异性变化。肠管病变期(肠梗阻表现)管腔完全闭塞后,肠壁淤血、缺血、渗出进一步加重,继发腹膜炎、腹腔积液,出现频繁呕吐,血压下降;少数因胃肠黏膜淤血坏死脱落出现呕血或血便;腹部立卧位平片有改变。休克期:广泛肠坏死,穿孔,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达87.4%病理及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SMA或腹主动脉造影增强CT及CTA检查灌注扫描*SMV栓塞肠腔扩张积液SMV栓塞肠壁呈薄纸样改变SMA栓塞肠壁明显增厚3、“靶征”粘膜及浆膜层血管丰富,壁层血管较少,增强后粘膜及浆膜层呈高密度,而中间呈低密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