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物出境审核规范
第28部分:佩饰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佩饰类文物的出境审核程序、审核内容、审核文件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描述了
对应的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佩饰类文物的出境审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3290.1文物出境审核规范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GB/T3329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佩饰Baldric
佩戴于服装上可独立存在的装饰物品。
3.2
标准器standardobject
已证实的生产制作时间确切的文物。
4审核程序
应符合GB/T33290.1的规定。
5审核内容
5.1范围确定
5.1.1确定申报出境的物品为佩饰。
5.1.2佩饰类出境审核对象不包括:作为佩饰使用的玺印、钱币、兵器、乐器、法器、钟表、扇子等
类申报物品。
5.2年代判定
5.2.1获取信息
应全面获取申报出境的佩饰的如下信息:
a)形制:尺寸、形状等。
b)材质:色泽、致密度、硬度、重量等。
c)制作工艺。
d)表面痕迹:有无、出现位置、形状、颜色等。
e)纹饰:有无、出现位置、形状、颜色、题材、组合方式、表现手法、施纹工艺等。
f)款识铭文:有无、出现位置、尺寸、内容、书体、施铭方式等。
5.2.2分析与依据
5.2.2.1品类
分析申报出境佩饰所属品类对于判定其年代是必不可少的。
应将申报出境佩饰与佩饰类文物标准器和文献资料(常用文献资料见附录A)中的佩饰类文物相比
对,分析判断申报出境的佩饰所属品类。
不同时代佩饰类文物的品种和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据此作为判定年代的最重要依据。
佩饰的品类依照佩戴位置分颈项佩饰、胸腹佩饰和腰佩饰等,适用时包括但不限于:
——颈项佩饰:悬挂于颈项位置的佩饰,如领约、项牌;
——胸腹佩饰:悬挂或佩戴于胸腹位置的佩饰,如璜、璧、管、珠、环、牌、几何形饰、象生形饰、
成串的串饰、成组的组佩、各种巾或带及其附属饰件等;
——腰佩饰:悬挂或穿系于腰部的佩饰,如各种巾或带及其附属饰件、盛放各种随身物品的囊或袋、
各种佩坠、成组的饰件等。
示例1:领约是清代贵妇佩戴于颈间的颈项佩饰。《清史稿·舆服志二》记载:“(皇后)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
十一,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贯珊瑚,末缀绿松石各二。”各等级贵妇的领约各不相同,但均为装饰着各类宝
石、垂坠丝制绦结的金银制项圈状饰品,由此可印证故宫博物院藏金或银镶宝石、垂坠绦结的项圈状饰品为清代佩饰文
物领约,且是领约的标准器。
示例2:玉组佩由丝线按照特定的礼制规定穿缀璜、璧、管、珠、冲牙等玉器组成,是两周时期的胸腹佩饰。《周
礼·天官》记载:“佩玉上有葱珩,下有双璜,冲牙、蠙珠以纳其间。”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山西天马曲村北赵晋侯
墓地、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墓地、河北平山中山国墓地等两周贵
族墓葬的考古发掘出土有数组玉组佩,通过阅读考古发掘报告,并与《周礼》等文献记载相印证,可知玉组佩这一品类
的标准器形制和样式。
示例3:带是一种腰佩饰。蹀躞带是其中一种,以皮革为鞓,带身钉有数枚带銙,銙上连接小环,环上垂挂若干小
带(蹀躞)以悬挂各种小刀、针筒、囊袋、磨刀石等杂物。魏晋时期流行于中原地区,至唐代已成为男子常服中必备的
佩饰,宫廷妇女亦喜系之。辽宋时革带仍有蹀躞,宋代以后渐渐消失。《新唐书·车服志》、《辽史·仪卫志》、《梦溪笔
谈》等文献有记载,河北定县北魏墓、陕西咸阳北周若干云墓、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内蒙古通辽奈曼旗辽陈国公
主墓中出土有蹀躞带,北朝至隋唐时期有人物形象的壁画、陶俑中可见蹀躞带的使用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获取标
准器信息及此品类佩饰的发展变化情况。
5.2.2.2形制
应注意观察并分析申报出境佩饰的形制,形制分析对于判定佩饰年代是必不可少的。
佩饰类文物根据品类的不同,有不同的佩戴位置和方式,多采用悬挂或穿系的方式佩戴于人体,其
形制信息应与之相适应。应将申报出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