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2.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世俗生活丰富多彩。下列在同学们编写的反映宋代社会风貌的课本剧中,能完全支持这一说法的情境描述是()
A.在热闹非凡的夜市吃宵夜 B.在茶馆听人讲《水浒传》的故事
C.在饭馆里品尝新鲜的玉米 D.在瓦子的勾栏里观看《牡丹亭》
3.《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风气开放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频繁
4.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然后大宋受命。”他评价的是()
A.安史之乱的恶果 B.黄巢起义的爆发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藩镇割据的结束
5.《史记》一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说明这两部书()
A.对统治阶级有借鉴作用 B.都是非常优美的文学作品
C.都记述的是同一时期的历史 D.为百姓生活提供典范
6.李清照的作品在北宋灭亡以后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重于词作之中。这都反映了宋词()
A.风格千变万化 B.形式便于歌唱 C.艺术价值较高 D.反映社会现实
7.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8.南宋辛弃疾平生渴望成就英雄伟业:“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这类英雄主题诗词的创作源于()
A.成就功名的强烈愿望 B.渴望统一的家国情怀
C.大一统的恢宏时代背景 D.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
9.《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10.在表现形式上,唱、念、做、舞,不仅应有尽有,而且能够统一到为表演故事、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服务。曲、白(对白)、科(动作)三者互相结合得相当严密。体现这一形式的是()
A.唐诗 B.宋词 C.元杂剧 D.明清小说
11.“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该作品的作者是()
A.李清照 B.辛弃疾 C.马致远 D.关汉卿
12.下图为元代墓葬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能够()
吹笛
吹口哨
舞蹈
击节板
①为研究元杂剧提供实物史料
②反映出元朝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
③反映出元朝手工业发展水平
④折射出元朝文娱生活的发展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捕捉社会光影,再现两宋温州。
【科举竞流】
下表:南宋州郡科举及第人数统计(前三甲)
福州
温州
明州
进士
2249
1096
777
状元
6
5
4
⊙两宋时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温州,形成了“耕以务本,读以明教”等家训、族规。
⊙北宋中期,朝廷开始不断扩充太学人数。南宋设太学于都城临安(今杭州)。
⊙1019年,温州率先建立州学。至北宋后期,下辖四县均已建立县学。
⊙北宋中期,温州出现著名学者聚徒讲学的景象。如“儒志先生”王开祖,中第后“杜门著书,从学常数百人”。
——整理自吴松弟主编《温州通史·宋元卷》
【文化汇流】
南戏,是北宋时期北方杂剧传播到南方后,与温州民间艺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两宋时期,温州经济繁荣,城市人口激增,南戏率先将市民小人物作为正面主人公写进戏文。南戏流传到临安后,瓦舍勾栏的繁盛,使其发展为成熟的戏曲艺术。
——摘编自黄文杰《两宋江浙城市变革与南戏的发生》
(1)结合材料,分析南宋时期温州科举鼎盛的原因。
(2)南戏的产生与发展,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与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分层培优练.docx
- (3)盛唐气象——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分层培优练.docx
-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分层培优练.docx
- (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分层培优练.docx
- (6)北宋的政治——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8)金与南宋的对峙——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9)宋代经济的发展——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11)元朝的统治——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分层培优练.docx
-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14)明朝的统治——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分层培优练.docx
- (15)明朝的对外关系——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17)明朝的灭亡——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 (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版分层培优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