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促进海洋素养培育的数字化网站建设思路.docx

博物馆促进海洋素养培育的数字化网站建设思路.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物馆促进海洋素养培育的数字化网站建设思路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对我国海洋素养培育现状的分析,发现仍存在缺乏权威完善的海洋素养培育体系、海洋教育资源供给地区分布不均衡、海洋素养培育成效缺乏科学的调研评估等问题。博物馆作为传承和普及海洋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可通过数字化网站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完善知识体系、加强实证研究,进一步促进海洋素养培育。

【关键词】博物馆;海洋素养;海洋科普;网站建设

引言

博物馆采用线上方式开展科普工作,围绕展览、研究和藏品开展教育活动能够提高观众参与度,也为降低组织成本和扩大文化机构的可及性提供了资源。特别是2020年以来,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导致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被迫关闭,文化领域的传播和发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博物馆行业开拓数字化活动领域,应对和突破室内参观的局限性,采用线上方式与观众保持互动是博物馆教育的创新举措和努力方向[1]。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承载着无尽的奥秘和人类的未知。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海洋仍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领域。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资源环境破坏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凸显,引导公民正确认识人类和海洋的关系,培育海洋素养,提升海洋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已成为各国的重要议题及普遍共识[2]。一些国家已经把海洋教育纳入中小学校为代表的正式教育,并将博物馆等公共场馆为代表的非正式教育作为“第二课堂”,助力海洋素养发展[3]。

本文拟建议博物馆积极树立海洋素养培育的新理念,采用开发利用海洋科普网站的形式,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强化多媒体互动体验,为目标观众提供海洋科普资源和前沿的海洋知识,提升公众对海洋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完善全球海洋治理,进而实现人海和諧、共同发展。

一、我国海洋素养培育的现状及分析

(一)我国海洋素养培育的现状

2016年,发布《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在国家层面从海洋新闻宣传、海洋意识教育、海洋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做出总体布局,明确了海洋意识教育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在规划指导下,有关部门开展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工作,建立100多所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设立海洋知识教育示范学校;以“世界海洋日”“航海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全国性的海洋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海洋教育由沿海向内陆地区辐射渗透;海南、福建、上海、山东等沿海省份,推进海洋素质教育纳入正式教育,以海洋特色学校建设为主要目标,学校自主开发海洋校本教材和特色课程、开展海洋特色活动、组建海洋科普社团,上海市航华第二中学、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乐海小学、北京市日坛中学、山东省青岛市同安路小学等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4—7];同时,不断扩大以协会、博物馆等组织机构为主体的非正式教育开展海洋科普工作。

(二)我国海洋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权威完善的海洋素养培育体系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我国已将部分海洋知识纳入地理、生物等学科内容,但是正式教育阶段没有形成一套权威、完整、统一的海洋素养培育体系。各地区或各学校对于海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呈现方式,海洋知识的传授存在过度依赖基础学科的问题,青少年难以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海洋相关知识,整体性、一致性和连贯性亟待提升。

表现在网站建设方面,以新闻资讯和科学知识科普为主,还不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如,中国海洋信息网、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等网站设置“海洋科普”栏目发布信息,多为短小的海洋科普故事,且内容更新不够及时;涉海高校、院所及文化机构开放的网站,内容多为自然科学相关的信息,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明显不足,缺乏海洋相关的职业引导。

2.海洋教育资源供给地区分布不均衡

海洋素养培育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沿海地区拥有天然资源和更多的海洋科普教育资源,包括海洋教育基地、科普展览、博物馆等,而中西部地区的海洋科普资源相对较少,海洋教育的辐射程度不够。这使得地区间的海洋科普教育供给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公众难以获得足够的海洋教育机会和资源,尤其是内陆地区教师和青少年对于海洋素养培育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

博物馆等非正式教育,与中小学校的合作还不够深入。海洋相关领域的专家资源和公共文化资源难以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联动,海洋领域的专业人员、科普工作者与学校教育存在脱节。

3.海洋素养培育成效缺乏科学的调研评估

近年来,研究者针对海洋素养和海洋科普宣传成果逐步开展调查研究[8—12],但调研的对象范围、调研内容、调研目标不尽相同,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海洋素养培育成效评估机制和评估指标,无法准确评估教育活动对公众的影响和效果。这使得海洋素养培育的改进和优化缺乏依据,无法确保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博物馆在海洋素养培育中的作用和机遇

作为传承和普及海洋文化知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