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读写频道
诗学教育
诗词教学中名篇仿写的几条路径*
□李睿
摘要:在实践性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古典诗词的鉴赏者,又是诗教的践行者。大中学校诗教的开展离不
开经典的学习,引导学生仿写名篇能帮助他们深入学习经典。名篇仿写的路径有:章法的仿写,句法的仿写,声律
的仿写。通过仿写的创作实践,经典不仅活在纸上,也融入我们的血液中;经典得到增殖的过程,也是我们生命成
长的过程。
关键词:诗词教学;名篇仿写;路径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推动中黄鹂空好音”为承,具体描绘武侯祠的景物,透露出斯
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进程,大中学校诗教的开展十分必人已去、惟余草绿鸟啼的落寞;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
要,诗教工作的重要一环就是学习经典。经典名篇经两朝开济老臣心”为转,由眼前景宕开一笔,高度概括
过岁月的淘洗,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菁华,具有永恒的诸葛亮忠君劬劳的一生,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
艺术魅力,它是常读常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意味英雄泪满襟”为合,对英雄赍志以殁的结局深感遗憾,
着,面对经典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学习,而应结合自身也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在对《蜀相》的章法进行深入
的人生阅历与感悟,赋予经典新的内涵。昆曲研究家分析之后,笔者布置学生仿照此诗写一首拜谒古人的
张卫东先生总结过学习传统文化的几个阶段:熏、模、七律。笔者先展示了自己的《扬州谒史可法纪念堂》:
[1]
学、练、默。熏是长久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铁骨丹心何处觅?护城河外旧祠堂。披霜古桦秋还
化。模是模拟、摹仿前人。学是主动地学习、探究。练绿,似雪琼葩老更香。一代江山空指点,千年毅魄总飞
是明白要领,勤加练习。默就是“默而识之”,把学来的扬。孤臣泪尽斜阳里,几树梅花望故乡。”这首诗在章
知识参以实践体悟,内化为生命。这几个阶段也适用法上仿拟杜诗,首联写寻访史可法纪念堂,颔联渲染纪
于诗词的学习。在中学或大学阶段,模与学的功夫十念堂的景物,颈联抒情,赞颂其奋力抗敌的铮铮铁骨,
分重要。当下的中学语文或大学中文系文学史课程尾联以史可法葬地梅花岭点明故国之思。学生在教师
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对名篇进行的启发下进行仿写的尝试,由此深入地体会到杜甫诗
仿写,从而强化对经典名篇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总歌的浑成意境。
结出名篇仿写的一些具体路径,列举如下。骈文是一种美文,也是韵文的一种,与诗词关系密
一、引导学生从章法上进行仿写切,因此可以将其与诗词教学联系起来。南朝江淹的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句法、字法,章法为一篇的基骈赋名篇《别赋》以总—分—总的结构叙写七类人的离
础。古人写诗讲究章法圆融浑成,神完气足,要如常山别之情,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笔者要求学生在章法上
之蛇,首尾呼应。古人对诗词,尤其是律诗的章法结构仿拟《别赋》创作一篇辞赋。学生的仿作中除了咏物赋
有个简明的概括——起承转合,起即入题,诗的入题须情类的赋之外,还有一篇别具一格的《中文赋》,这篇赋
快,并为后文作铺垫;承即进一步展开叙写与渲染;转首先总写中文之美:
不是急转直下,而是转中有承,推开一步说。合是对全博大精深者,唯中文而已矣!上承天地之气,下秉
篇的总结,同时也是意境的升华。以杜甫的《蜀相》为江山之灵。音分平仄,韵走清泠。五言号绝,赋藻称
例,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是起,交艳。字凝练而通透,句飘荡而幽潜。上入灵霄之声,下
代武侯祠的位置与环境,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临龙宫之调。百转千回之肠,浅言深情之妙。
*本文为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实践性诗词教学研究”(2021jyxm0080)资助成果。
56学语文2024年第1期
读写频道
接着从书法、诗词、古文等几方面阐述中文的笔自君之出矣,努力惜春华。思君如寸草,缱绻向天涯。
画、文辞、声韵之美,最后总结道:自君之出矣,不负艳阳年。思君如蜡炬,永夜暖心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