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清朝第46位状元蔡以台的状元卷文本
应殿试举人臣蔡以台
应殿试举人臣蔡以台,年叁拾陆岁,系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由副榜贡生应乾隆拾伍年乡试,中式;由举人应乾隆贰拾贰年会试,中式。今应殿试,谨将三代脚色并所习经书开具于后。
一三代
曾祖王臣,未仕,故。
祖廷正,未仕,故。
父维熊,未仕,存。
一习《易经》。
礼字第壹号
第一甲第一名拟二
臣对:臣闻天之道,恒久不已;圣人之道,悠久无疆。是非任人立政之徒以其具文尔也。盖必有精勤纯笃之心,以周于鼓舞变通之地,而后持中正以肃官方,则矢公矢慎,必期实效。去浮华,以敦儒行,而希贤希圣,非托空言,端风俗之原,核提防之要,而会归统于皇极,海晏亦纪休徵。《易象》有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又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言乎世际重熙,则必有持盈之术;俗臻上理,不可无广运之神。昔有虞氏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犹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亦越成周,海隅出日,罔不率俾。而觐光扬烈,继序思不忘。夫以太平极盛之时,而宵衣旰食,一息不敢自安者,非过慎也,体天道之健行,乃以成至诚之不息所为,治益求治,安愈求安,而凡官常之臧否,士习之淳漓,以及训俗型方,安澜乂土之则无不当先事而预筹,乃以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而已矣。钦惟皇帝陛下聪明时宪,圣敬日跻,躬天纵之能,际太和之运,礼明乐备,府修事和。所以立纲陈纪者,已无不肃;所以諴民乂物者,已无不周。普天之下被润泽而大丰美,熙熙然共登仁寿之域矣。乃圣不自圣,谘访弥殷,进臣等于廷,而策以砥砺官方之道,琢磨儒术之方,以及俗尚所以无偏,河流所由底绩。以臣之愚,何足以知之?伏念古者庶司百工皆得以事进言,况当对扬伊始,敢不竭管窥蠡测之见,以仰副高深于万一?
伏读《制策》有曰:“庶官必夙夜匪懈,斯可以凝庶绩而熙帝载。而因及纪纲不肃,何以振颓靡?率作不勤,何以戒丛脞?”斯诚澄叙官方之盛心矣。夫君者,奉天以出治者也;臣者,分君之天事以为事者也。《书》曰:无旷庶官,天寄其任于君,而君复分其职于臣。此岂仅委蛇退食,奉身无过之地而已哉?一日不事其事,此日为负君之日;一心不敬其事,此心即负君之心。当其草茅中,孰不谓他日立朝,将若何亮工?若何熙绩?幸致身通显矣,功名之念轻,身家之念重,甚者因循自便,但思以掩饰他人之耳目,而不复顾此心之可,安将笃棐之谓何?且夫公孤卿尹其品诣之纯疵,亦久在圣明洞鉴中矣。若夫庶司百执事,宣猷效力于下,其见事之明暗,赴几之勤怠,当非大僚无以察其微而摘其伏,诚得秉正嫉邪者,因时加审,随事周观,怀謇谔之风,矢鹰鹯之志,无牵于故旧同官之谊,彰瘅明而劝惩当,庶几敬尔在公之意,举朝罔替欤!
《制策》又以:“士为四民之首,而标榜声华,追逐时好,尚未尽绝。因欲拔本塞源,使华士诎而真儒出。”大哉王言!理学之源,庠序之教,千载如一日矣。臣闻: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文辞之于言,抑又其末而已。今惟口耳是尚,夸多为能,而于圣贤正谊明道之学,经纶干济之才,竟置而不问。甚者聪明材力适以助其诐淫邪遁之资,而不知自惜,亦独何欤?夫忠信,人之大本也;廉耻,人之大节也。本之不端,节之不立,是犹雨集于沟浍,而欲渐进以放四海不能也;亦如树拨其本根,而欲滋荣以邀茂阴不得也。古之人有求至于道德仁义而止于富贵利达者矣,未有志于富贵利达而能至于道德仁义者也。是惟力祛其倖心,而务求其实学,重师儒之官,严学校之课,知类通达,强立不返,待其大成而宾兴之,则科目足以重人,而人非但以科目重矣。有志于圣贤者,宜如何树立以仰副圣天子作人之雅意也乎。若夫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则所以为风俗人心计者,古人亦言之详矣。我国家子惠元元,休息生息,涵煦百年之深,而渐以仁、摩以义,复潜移而默化之,宜乎六合之内荡荡平平,无不自率其天,自若其性矣。而《制策》犹以民心未底于醇,民习未归于厚,而殷殷下问臣。愚以为,唐虞之世于变时雍,尚有奸宄。此天地覆载之宽,所谓良莠并生者也。诗曰:不兢不絿,敷政优优。传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盖凡人之情,不赏,则不劝;不罚,则不惩。故曰:小惩而大诫,小人之福也。夫四民之中,士食旧德,农服先畴。诵弦可以养性,土物亦以心臧。油油然歌咏太平可矣。乃有徒手嬉游,终日无所用心。骄淫之气既长,放僻之习已惯,遂至顽梗不驯,罔顾大义。无他,其所由来者,非一朝一夕之故也。然则有司牧之任者,平时必先警其游惰,秀者,收之庠序;朴者,驱之力田。俾得乐其业以安其心。而又为之申科条讲律,令熏陶涵育以几其自化。犹有不帅教者,惩一警百,无稍宽假。彼民独无所恐乎?上易则下慢,上严则下肃,势固然也。虽然父母斯民者,不恃有不可犯之法,而恃有不欲犯之心。记曰:恺以强教之,悌以悦安之。是起化于微渺,而绝恶于未萌者也。转移一世之机,不诚如圣训所谓善养其心者哉?
《制策》又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