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的“析与评”.docx

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的“析与评”.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的“析与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邓析在郑国聚徒讲习法律和诉讼,孔子在鲁国聚徒讲习六艺,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齐国还设立稷下学宫,广招天下学长,授以上卿,让他们带着徒弟来此讲学。这种局面

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B.标志百家争鸣时代的开始

C.宣告了官学体系的瓦解?????????????

D.说明德治与法治之争兴起

【答案】?A

点评:考查立意:社会变迁对思想文化的影响。该题与教科书所学关联密切。情境结构为春秋战国时期各路“大咖”纷纷聚众讲学,表达对急剧变革社会的认识与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的景象。这显然是有助于时代的需求,A项正确。B项干扰力较强,能够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思想文化事业繁荣局面,而不是一个“历史时代”。

2.魏晋以前,不论是篆书还是隶书,都写得工工整整。到了魏晋时期,草书、行书盛行,打破了严谨的书写形式,变得优美而灵动。这一现象

A.表明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艺术?????????

B.反映出审美观念的变化

C.得益于统治政策的相对宽松?????????

D.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求

【答案】B

点评:考查立意:传统文化(书法)流变的社会原因。该题与教科书关联密切。情境呈现魏晋前后书法由严谨向“灵动”发展的历史现象,意在强调时代发展对提升书法艺术的作用。所以,B选项正确。试题选项具有“开放性”特征,分别从书法艺术发展阶段、审美情趣、统治政策和市民阶层对情境现象进行“概括”。其中,AD选项干扰力较大,能够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书法开始成为艺术是在东汉;如果说市民阶层对书法艺术有精神追求的话,那起码也是在唐宋以后的事情了。(前后置史实干扰有效)

3.宋神宗时,尚书省弹奏御史中丞舒直违规使用公款,要求交付有司处理。借此,宋神宗在尚书省设置御史房,主要负责纠察御史失职的行为。据此可知宋朝

A.监察机构职责不够明晰?????????????

B.实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

C.行政部门冗官现象严重?????????????

D.利用互察规范官员行为

【答案】D

点评:考查立意:宋代的“廉政建设”。宋神宗因御史失职,于1083年在尚书省设御史房。主要职责是监督和纠正御史的失职行为,同时负责监察和评定官员的表现,以此来规范官员的廉洁行为,故D项正确。其实,宋神宗的这一举措也是王安石变法的一部分。这种监察与互察的官员治理方式具有时代借鉴意义。那么,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聚焦信息结构,ABC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要求。

4.明初对江南市镇的管理采用巡检司制度。巡检司的设置大致以水陆交通要地为主,其任务主要是乡镇防卫、稽查人口、维持治安。明中后期巡检司难堪管理重负,较大市镇直接设立府县级别的官员予以管理。这一变化

A.标志巡检司制度的结束?????????????

B.完善了明朝的基层治理

C.折射出江南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市镇数量的增长

【答案】?C

点评:考查立意:明代的地方治理(唯物史观的现象与本质)这是道好题。情境呈现明朝江南市镇管理级别的变化的历史现象,意在强调导致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江南经济发展,人口增多的原因所致,因此,C项正确。ABD命题者分别使用了“标志着”、“完善了”“推动了”绝对化表述,均不正确。只有D选项有干扰力度。应该是市镇人口增长,而不是“市镇数量”的增长。

5.《申报》在晚清时期共发表有关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评论190余篇,在该报同期企业(公司)评论中占据首位。这些评论

A.使上海轮船招商局得以享誉海内外???

B.是后人进行历史还原的重要依据

C.反映《申报》追求报道的客观公正???

D.体现出民族工业内外交困的境遇

【答案】?B

点评:从正选项看,该题考查的应该是史学方法,但AD选项内容表述不属于。情境呈现19世纪中后期《申报》对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评价,体现《申报》对中国民族企业关注力度大,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怀。从历史方法论看,它肯定可以成为研究洋务运动的重要史料,B项正确。A选项夸大事实,也违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申报》属于舆论宣传,不能够提供物质与技术支持。能够让上海轮船招商局享誉海内外的是其自身的实力,靠舆论“吹捧”不可以实现。C选项干扰性强,正面评价招商局,往往都带有主观意愿,更何况,情境语义也不是反映该报追求的什么“客观公正”。

6.1902年,史学著作《欧洲十九世纪史》的中文译本有如下宣传语:“十九世纪者,历史上空前之名誉时代也。欲识人类之价值,不可不读十九世纪史;欲观天演之作用,不可不读十九世纪史;欲养国家之思想,不可不读十九世纪史”。这段宣传语

A.意在培养国人史学素养??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