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要点.pdf

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要点.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版)要点

肿瘤免疫治疗是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

式,已有百年探索历史,但长期以来临床疗效难以肯定。自2011年伊匹

木单抗在美国获批上市以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肿瘤免疫治疗方

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等肿瘤的临床治

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在妇科肿瘤领域,临床研究表明ICI治疗晚期/复发

患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国内外已有多种ICI获批用于妇科肿瘤的临床治

疗。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简介

1987年,Golstein发现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随后,

Allison在小鼠中证实CTLA-4抑制剂促使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Honjo

等于1992年发现了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并在后续研究中证实

PD-1是免疫应答的负性调节因子。

1.1作用机制

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表达相应配体,导致T细胞失能,使肿瘤细胞逃

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抗CTLA-4和抗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PD-L1)的靶向药物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从而发挥

1.2种类和特点

1.2.1CTLA-4及其抑制剂

1.2.2PD-1/PD-L1及其抑制剂

1.2.3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

1.2.4LAG-3及其抑制剂

1.2.5TIGIT及其抑制剂

1.2.6TIM-3及其抑制剂

1.3生物标志物ICI并非对所有肿瘤有效。

寻找生物标志物旨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选择精准的治疗手段。有效

的生物标志物可筛选出从ICI治疗中获益的人群,监测其疗效和预后。

1.3.1PD-L1表达

肿瘤突变负荷

1.3.3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1.3.4其他生物标志物

2免疫治疗疗效评价

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治疗

疗效的评价方法。

2.1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

2.2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2.3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改良评价标准

3临床应用

3.1泛瘤种应用

肿瘤的经典治疗多基于肿瘤起源的器官及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期等,泛

ICI获批

泛瘤种适应证(表3)。

基于上述研究证据,对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复发伴MSI-H/dMMR的

妇科肿瘤患者推荐使用帕博利珠单抗(2A类)、恩沃利单抗(2B类)、替

雷利珠单抗(2B类)、斯鲁利单抗(2B类)及普特利单抗单药治疗(2B

类)。对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复发伴TMB-H的妇科肿瘤患者推荐使用帕

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B类)。

3.2妇科肿瘤应用

在妇科肿瘤领域,ICI在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的治疗中疗效较

好,已获批适应证见表4。

3.2.1子宫内膜癌

3.2.1.1ICI单药治疗

基于上述研究证据,对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复发性伴MSI-H/dMMR

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推荐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A类)、纳武利尤单

抗单药治疗(2B类)、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2B类)。

3.2.1.2ICI联合治疗

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

基于上述研究证据,推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用于既往治疗失败

的MSS/pMMR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1类)。推荐卡瑞利珠单抗

联合阿帕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

MSS/pMMR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3类)。

3.2.1.2.2联合化疗

基于上述研究证据,推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

文档评论(0)

133****77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