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pdf

化学实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门:研发中心评价人:xxx评价日期:2019-01-03

序号过程或活动危害因素事故发生的后果风险度可能

导致事故/事件可能性(L)严重性(S)得分(R)

1玻璃器皿的使用、清洗手部割伤人身伤害、手部割伤

等级866

2马弗炉、电炉、火焰喷枪/酒精灯等高温设备的使用烧

伤、玻璃器皿爆炸烧伤、玻璃器皿爆炸等级694

3使用有裂痕的仪器划伤等级664

4玻璃器皿对接手部割伤等级586

5使用非加热器皿加热腐蚀、灼伤等级664

6在打开封闭管或紧密塞着的前,未泄压火灾、爆炸等

级465

7清洗不干净、禁忌物接触反应烫伤、烧伤、设备受损

等级646

水蒸气爆炸等级948

9马弗炉、电炉实验中带入大量水火灾、触电等级465

10个人防护措施不当/夹取样品时防护不当火焰枪烫伤、

酒精灯爆炸火灾、爆炸、烫伤等级446

11接触高温样品或高温炉的高温部位造成人员烫伤烫伤

等级中等44

12夹取样品时未断电接触带电部位造成触电火灾、爆炸、

烫伤等级444

可接受的控制措施:

1.玻璃器具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避免使用有裂痕的仪器,

并佩戴防护手套。

2.玻璃器皿对接使用时,使用防护用品,防止割伤。

3.烧杯、烧瓶及试管用于加热时必须按规定小心操作。非

加热器皿严禁加热。

并佩戴防护手套。

5.使用危险化学品物质玻璃仪器清洗后增加人员复查,并

佩戴防护手套。

6.设备温度过高时,注意防护高温对人体的辐射。

7.按照试验性质,配备最合适的灭火设备。按照操作温度

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耐火材料。

8.在高温试验时禁止接触水和将含有高水份、易燃溶剂物

品直接放入。

9.夹取样品时应断电,并佩戴合格劳动防护用品后进行操

作。正确操作火焰喷枪,并配备灭火毯等应急设施。

10.使用化学试剂前要熟知其性质并查看MSDS,做好个

人的安全防护。

未经验证绝不使用。

化学品使用前必须查看MSDS,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化学

试剂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柜或储存库中,并保持试剂瓶标签完

整。对于无标签的试剂,未经验证绝不使用。同时,按化学性

质将试剂分开储存,禁忌物切不可混存。化学试剂库的门窗必

须完好、牢固,并安装防盗门。易制爆小剂量储存场所应有专

人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非实验室人员不得领

用化学品。定期查看视频监控,加强台账管理,配备收集盘、

分类摆放,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所有试剂要按类别进行领用登记,并注明试剂生产日期。

定期检查试剂是否变质,对于轻微或可忽略的变质可接受,但

过期的化学试剂绝不可使用。化学试剂的储存、泄漏、火灾、

人身伤害等情况都应被注意和预防。易制毒、易制爆试剂的泄

漏和遗失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火灾、爆炸、严重的社会治安事

件,应该被严格控制。试剂未按规定集中储藏、过期试剂未清

除、未按化学性质将试剂分开储放等也会造成人员伤害。使用

强酸强碱时,应注意防护,溶液反应剧烈时应保持安全距离,

腐蚀性试剂泄漏和禁忌物反应也应被注意。

口罩,加强通风,并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按操作规程执行,

并配备防护用品。尽量在通风橱内操作,使用相应的劳动防护

用品,佩戴防护用品并增加收集盘和应急处理培训也是必要的。

根据禁忌物矩阵图分开存放化学试剂,定期检查煤油防护是否

完好,并确保腐蚀、破损的物品增加完好的中文标签。

1.危险化学品应根据矩阵图进行隔离存放,并在交接处理

时及时与处置方沟通。

2.在临时存放化学品时,周边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

锌粉、镁粉等。

3.实验室内禁止饮食,离开实验室前需要洗手。同时,禁

止带入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使用相应的防护用品。

4.所有电气设备必须为防爆电器,增加大功率设备时需要

评估线路荷载并定期检查线路。

5.设备外壳应采取接地措施,防止人员受伤和突发事故的

发生。

6.废液应妥善处理,避免腐蚀、灼伤等危害。

7.操作人员需要使用防护用品,避免中毒和化

文档评论(0)

yaning5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