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概述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也称渗出性中耳炎(OtitisMediawithEffusion,OME),定义为未伴急性耳部感染症状的中耳持续积液。OME与急性中耳炎(AOM)截然不同。OME中耳持续积液可导致鼓膜动度降低,声音传入受阻。
二病因
OME在年幼儿童中非常高发。冬季为发病高峰。其中过敏者达10%~80%以上。可能是免疫紊乱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引发。如同其他部位的呼吸道黏膜过敏反应一样,中耳腔的黏膜也可以发生过敏应答。
三临床表现
OME患儿的40%~50%中,不论患儿自己还是监护人都不会对中耳积液有显著的主诉。当然也有一些孩子会有与中耳积液有关的临床表现,如轻度间歇性耳痛,耳胀满感,或耳“砰砰”声;婴儿的继发耳痛表现,如易激惹、抓耳、睡眠紊乱;婴儿对周边声音响动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注意力降低、对正常言语交谈反应差、使用音响设备时须提高音量等。
四检查
鼓气耳镜检查或显微镜检查
鼓气耳镜检查方便易行,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诊断方法。如发现鼓膜动度减低,同时伴有鼓膜内陷、色泽由正常的灰白色半透明状改变为橘黄色或琥珀色,见到气液平面或气泡即可诊断。
声导抗测试
声导抗测试是反映中耳功能的快速、有效的客观测听方法。大于1岁患儿使用226HZ的探测音,小于1岁的患儿使用高频率的探测音(1000Hz)。这样可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
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
在耳显微镜或内镜下,于鼓膜前下方进行穿刺或切开,若有浆液样或黏液样液体流出则可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存在。其为一种有创性诊断方式,不但可以明确诊断,同时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
单侧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经过治疗无效,应警惕黏膜下型鼻咽癌累及咽旁间隙,压迫咽鼓管。如鉴别诊断需要,或需要排除鼻咽部和咽旁间隙占位者,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可了解中耳情况,将CT片调到软组织窗时可观察咽旁间隙有无占位。必要时需进行增强扫描。
五诊断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为听力减退、耳鸣、耳痛、耳闷等,检查发现鼓膜充血、内陷、光锥缩短,鼓膜呈淡黄色或琥珀色;
纯音听阈检查 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气、骨导差值>10dB,有显著的听力下降,标准是以500,l000和2000的平均听阂(四分法)为准,听力损失在40~50dB;
声导抗图 为平坦型(B型)或高负压型(C型)曲线。六治疗
密切观察和随诊
因为分泌性中耳炎为自限性疾病,有一定的自愈率,在给予有创治疗前患儿应该严密观察3个月。分泌性中耳炎是否自愈取决于病因及积液时间的长短。由急性中耳
炎遗留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约75%~90%在3个月时可以自愈,鼓室压图由B转为A、C型。约55%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在3个月时自愈,但是,约1/3的患儿可能加重。在起病时间不祥的2~4岁的患儿中,约25%的患儿自愈时间为3个月。婴儿和2岁以下
小儿的自愈率更高。2岁以上双耳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在3月以上患儿,在6~l2个月时其自愈者约为30%。对于处于观察阶段的非高危患儿,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干预则百害而无一利,而观察等待对非高危患儿则无害处;需要告知家人患儿听力差,尤其是双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制定改善患儿聆听和学习环境的措施和方案;定期复查,并进行气压耳镜和鼓室压图检查。
药物治疗
对于儿童,药物疗效短暂而有限,副作用多,不推荐使用。不主张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充血不应该成为抗生素应用的指征,不主张联合使用抗组胺药及减充血剂,因为他们的副作用明显。也不主张普遍地长期使用口服激素治疗,除非个别病例。尚无证据支持咽鼓管通气、口服或鼓室内注射黏液促排剂及其他药物的治疗作用。
手术治疗
选择手术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为听力水平及伴随症状;是否存在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高危因素;分泌性中耳炎自愈的可能性。手术指征为分泌性中耳炎持续在4月以上伴有听力减退和其他症状;持续或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伴有高危因素存在
(只要是高危患儿,无论积液时间长短,都应该尽早手术);鼓膜或中耳结构损害。
应该综合基层医生、耳鼻咽喉科医生和家人的意见,权衡手术利弊。随访患儿的手术指征为:较好耳的听力水平达到40dB或以上;长期分泌性中耳炎并出现了耳痛、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碍和合并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鼓膜后上方内陷囊袋;听骨烂蚀;内陷粘连和内陷囊袋内角化物的积存。
手术术式包括首选鼓膜置管术(可使中耳通气状态保持12~14个月);有鼻堵、慢性鼻窦炎、慢性腺样体炎等指征时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不建议4岁以下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再次手术时可行腺样体切除术和鼓膜切开术,同时行鼓膜置管或不置管;不建议单独行鼓膜切开术(使中耳通气仅仅保持几天,激光辅助鼓膜切开也只使中耳通气保持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