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检测评价(含答案).pdf

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检测评价(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与巩固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据考古发现,黄河中游的河

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有一定的源流关系;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这说明()

A.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B.新石器时期各地文化平衡发展

C.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发展

D.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各具特色

2.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43004000年,是中原龙山文化代表性

遗址,该遗址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

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

由此推断()

A.中国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B.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确立

C.尚未出现社会贫富分化现象

D.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已建立

3.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克雷格说:“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家族祭

祀‘天帝’,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他们的称号……

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根基是()

A.神权迷信B.血缘纽带

C.中央集权D.异族联姻

4.在建构起以华夷五方为基本内容的天下观后,西周统治者在职官系统中设立了专门

的四夷职官,如象胥负责对四夷之言的传译,鞥师、旄人、鞮鞻氏等负责对四夷之乐的传习

和演奏。西周设立四夷职官()

A.大大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力

B.利于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C.稳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秩序

D.旨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5.春秋时期,楚共王去世后,诸子夺位,楚国陷入内乱。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废太子

章而传王位于庶子何,赵国政局动荡。据此可知,当时()

A.分封制化解了诸侯间矛盾

C.传统的宗法秩序面临挑战

D.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

6.

秦国则使用圜钱。到战国晚期楚国也铸行布币,齐、燕亦铸行圜钱。这说明战国时期()

A.宗法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B.国内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

D.秦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7.“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

疏,贤者举而上之”。墨家的人才观折射出()

A.春秋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剧烈

B.战国时期新生社会力量的崛起

C.新兴地主不断壮大的时代特征

D.希望社会矛盾缓和的理想寄托

8.先秦文献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天人关系”的记载,这集中反映出先秦时期()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

“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和人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道德经》

“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墨子·法仪》

A.民生政治观念形成B.宗法等级秩序瓦解

C.天命神权思想盛行D.诸子思想相互融合

9.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只被认为是联盟的“诸侯之长”,内外服之间是一种松散的政

治联盟;分封制下的周

文档评论(0)

151****63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