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种植技术有什么方法.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芦笋种植技术有什么方法

芦笋种植技术有哪些方法?

2.选择种植地点是关键。芦笋作为多年生宿根作物,通常最适宜选择土质肥沃、通风良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质壤土或壤土。需要避免选择透气性差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酸性或碱性土壤以及石砾较多的土地。此外,前一季种植了番茄、甜菜或苜蓿的地块也不适合种植芦笋。

3.最佳定植时间通常在春季。绿色芦笋的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而为了便于取土,白色芦笋的行距扩大至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在定植时,需要开沟,沟宽40厘米,深25~30厘米。在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每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并覆土4厘米。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等待一周左右幼苗缓苗后再进行第二次覆土。

4.在芦笋生长的前1~2年,田间管理至关重要。需要勤于中耕、除草,并加强施肥和灌溉,以培育健壮的植株,尽快进入盛产期。施肥方面,芦笋对氮肥需求最大,其次是钾、磷和钙肥。秋季或早春应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当嫩茎长至4~5厘米时,应提供足够的水分和营养,追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在采收期间,应追肥2~3次,先重后轻,并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溉;采收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以促进植株复壮;8月份施用人粪尿;最后一次追肥在霜前的2个月结束,以防止秋季新梢的出现。灌溉也很关键,适时的灌溉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在采收期间,要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干旱时应每10~15天灌溉一次,越冬前应充分灌溉以防止土壤结冰。病虫害方面,常见的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和根腐病,主要虫害包括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和红蜘蛛等。预防和治理措施包括加强园地清理、防止涝灾、保持植株间距、定期喷洒农药等。

5.通常在种植的第3~4年开始采收芦笋,采收期为60~80天。绿色芦笋的幼茎长度约在25厘米左右时可采收,而白色芦笋的幼茎长度约在18厘米左右时采收。采收时每天早晨进行一次,气温较高时,早晚各采摘一次。一般而言,种植后的第二年即可开始采收,每年两次,分别在4-6月和9-11月。夏季天气炎热,芦笋的质量和产量会下降,因此不适宜采收。在采收前1-2周,白色芦笋需要进行培土工作。培土最佳时间是在土壤温度升高但幼芽尚未出土之前。培土时应注意土壤不能残留未发酵的堆肥和去年的残茎叶,以免导致幼芽感染锈病。培土后的土壤应保持干燥和疏松,以确保良好的通风。不宜使用粘土状的土壤进行培土,以免幼茎弯曲或芦笋变绿。培土的高度应根据采收幼茎的规格确定,通常为17厘米长度,培土垄的高度大约需要22厘米。整个培土垄的形状应呈偏平的半圆形。

为了不使芦笋露出地面而着色,收获期必须经常注意观察培土无缘无故面的细小龟裂(此小龟裂是由于幼芽从下面顶出来的)。采收的方法是:见到小龟裂后,用左手扒去一点土,见到幼茎的头部后,再扒去一点土,直至看到幼茎的生长方向。然后将右手中的芦笋刀向着幼茎基部所在的方位扎过去,将刀柄向下一撬,把幼茎撬出土。要准确,不要切伤其它未出土的幼芽,也还要伤根,以防病菌侵入。

采收白芦笋时,不管幼茎多么细,只要是已破土而出的,就应采收。采收之后,用手立即把土填入空洞整平。

收下的芦笋用清水充分清洗,挑除受病害的、弯曲的和畸形的幼芽,然后按标准分级,切成一定长度,每500克捆成一捆并用湿布遮盖,防止照光着色和纤维化使品质变劣。新鲜的芦笋非常容易腐烂,故采收之后设法置于6°C以下的条件进行冷藏,以免变坏,最好立即送到工厂加工。

一、芦笋立枯病

1、症状。此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2、防治方法。⑴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⑵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⑶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水。⑷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36%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芦笋根腐病

1、症状。主要危害茎基或根部,初发病部变褐色,皮层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及维管束,表皮下有白色菌丝体,严重时小根全部烂掉,根部溃烂,植株黄化,矮小或凋萎死亡,一般不落叶,此区别于立枯病。

2、防治方法。和芦笋立枯病相同。

三、芦笋炭疽病

1、症状。主要危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2、防治方法。⑴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⑵施用腐熟的有机肥。⑶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漫灌,浇水应安

文档评论(0)

wgx41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