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境保护问题.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稳步发展。在

正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环境保护工

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重视吸取英美等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

验教训,但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在中外各国的发展过程中都曾不同

程度地存在,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任重而道远。

21世纪,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认。环境保护是对人类的总资源进行最

佳利用的管理工作。当人类考虑到已知的或预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

综合分析,优化开发利用资源的规划方案,那么资源的利用是理的。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由

于对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没有谨慎地选择利用的方法和目的,因而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和浪费。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保护事业也积极稳步发展,取得了

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问题,本文将从发展和启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环境保护

中国是农业大国,数千年的农耕社会,完全依附于大自然,从刀耕火种开始,就以“靠

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始生产方式,开垦植被,砍伐森林,开采矿藏,持续消耗自然资源。

伴随着人类社会漫长的演进,自然环境同样因水土流失,物种迁徙,流域变迁,生态灾害等

大自然不可抗力的影响而同步变化。20世纪中叶,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小农经济、手

工作坊逐步走上工业文明之路,然而其经济模式的本质仍然是“以生态换取经济”。就中国

虽然因为工业落后,污染较少,但是由于水里不畅,灾害频发,滥开矿产,战火不断,生态

破坏,环境问题积重难返,留给新中国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山河破碎,积贫积弱,

生产力极端落后的贫困中国。

(一)新中国初期的主要环境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国家百废待兴,亟欲摆脱贫穷。由于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制定的经济复苏宏观决策一度出现政策偏差,粗放型、资源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长

控制失调,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形成并积累了一些难以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更为不利

的是,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社会活动中,除与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友好联盟外,在经

济社会建设策略上,全面实行赶超“英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方针和“闭关锁国”

的对外政策,对国际社会的现代工业时,盲目大上快上,生产粗放,技术落后,造成资源能

源大量消耗和过度浪费,是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矛盾凸显。

1、发展方式不当带来的环境问题

建国初期,人口相对较少,生产规模不大,城市区域有限,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大多呈局

部性,公众毫无环境意识,全社会几乎没有环境诉求。从1949年建国到1957年完成第一个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国家集中力量医治战争创伤,一批基础骨干企业逐步建立起来,经济社

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由于工业经济刚刚起步,产业结构单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上在建设

中。“一五”期间,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十分明显。国家按照社会主义发展“有计划、

按比例、高速度”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同时,工业项

目基本上是按照前苏联模式进行建设的,把油污染的项目尽量设在离开城市的郊外工业区

内,并根据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在城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置以人工树林为屏障的隔离带,避免

了工业废气排放对城区特别是居民区的污染危害。一些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特别是集

中建设的156项大中型工矿企业,也采取了一些简易的污水净化处理和消烟除尘措施,虽然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污染危害,但是,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在“一五”期间逐

步呈现出加重的趋势。

2、人口剧增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迅速。从1957年到1960年,仅三年时间,全国城镇人口有

9000多万猛增到13000万。1962—1972年出现的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人口急剧增长,

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均资源再度下降,迫使人们以更高的强度利用土地,不合理地开发资

源。城乡建设和农村能源的短缺,导致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开垦草原、超载放牧,导致草

原面积不断缩小,草地退化,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粗放型经济发展更加速了矿产资源消耗。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良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还处于原始

状态。人为干扰较少。其后,随着人口增长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范围与改

变自然能力与日俱增,到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开始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过

度乃至掠夺式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使我国生物多样性持续丧失,许多物种种群数量急剧减

文档评论(0)

gnms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