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驿站中的画家.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放日报》现象”

这一事实,为当代中国美术史、报业史,增添了光辉的一笔,被海外

美术评论界评为“解放日报现象”。

“《解放日报》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来龙去脉如何有何幕后故事当时,

我在《解放日报》主持编务,整个方案的制定、实施,我都亲历了。而且

可以说,是个总筹划者。不揣冒昧,以我之亲历、视角,追忆如次。限于

篇幅,不是工笔、详绘,仅仅是个速写、素描而已。

画家的驿站

那是个特殊的办报岁月。在康平路65号,这个被称为“上海白宫”

的一个小会议室里,刚从首都飞到上海的上海当局第一把手,向我们几个

人传达: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上海的报纸。他每天只看四种报纸,《解放

日报》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有最高指示:《解放日报》有看头。

我听了,冲动不已,但绝对不能声张。因为另有市里第三把手附加照

顾,不要声张,不要传达,不要骄傲。

回到报社,我连夜悄悄总结了之所以“有看头”的八个因素,其中之

一,就是重视、强化文艺宣传。强化文艺宣传的举措之一,就是报社集结

一大批青年画家,在报社内外给他们搭建创作平台。把画家请进来,经过

简短培训,再组织他们,或代理报社的美术编辑,或走出去,到现实社会

生活中去,去体验,去创作。

我给这个美术创作平台起名叫“报馆内的画家驿站”。驿站,旧时传

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文书的信使休息的地方。信使的路是漫长的,他们

工具——马匹,补充草料。这样,才能完成他们肩负的长途跋涉传递信息

的使命。

最初,是据报纸的宣传需要确定的。当时,报纸内容主要是政治性新

闻、文章,对一般读者来说,很枯燥。照片,除了新华社统发的,地方报

纸能自主发的很少。我同美术摄影组(实际为部编制,当时叫组,连《人

民日报》的这个相应部门当时也叫组)的同仁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起

码要把报纸办得图文并茂。大家认为,一要给新闻报道多画些插图;二要

定期、经常不断地出一些画刊。

我要求美术摄影组的同仁尽快付诸实施。我同他们一起,从内容到形

式,做了精心选择。后来具体拟定了几个系列:

1、青年人的先进思想、风格、事迹。这是兼具两方面的针对性的,

上面极度重视、推崇红卫兵,而下面对红卫兵的冲冲杀杀,侵犯人权,却

颇有疵议。报纸应从正面宣传青年人、红卫兵中的好的思想风格。最突出

的一个典型是选中了东北一位因抢救公共财产而溺水牺牲的红卫兵金训华。

2、用水粉画艺术形式、报纸版面手段,宣传八个样板戏。成立了一

个样板戏绘画创作组。后来,陆续出版了八本样版戏连环画,《解放日报》

予以选载。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思想传统的题材。决定成立黄河写生组,

沿黄河寻访革命史迹、民俗风情。用油画样式创作黄河颂组画。

美术摄影组的同仁都很积极,对我的主张很是支持,特别是组长毕品

富、美术编辑洪广文两位,他们花了许多心血,出了很大力气,使我至今

难忘。

在用美术表现青年先进人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新典型。上海有大

批知青去了市郊农场以及云南、贵州、安徽、东北等地,报社派了领导班

子成员、记者去关心、采访他们。记者龚心瀚从东北带回一个典型材料,

当地青年金训华,为抢救国家木材而牺牲。报社决定出一期画刊。从集聚

报社的青年画家中,选出六位,几易其稿,出了一版黑白水粉画刊。(当

时整个中国的报纸,包括《人民日报》、《解放日报》都还没有彩印设备。

毛泽东指示要搞报纸彩印,《解放日报》正在摸索、试验之中,还未过

关),画刊由六幅组成。《抢救财产》(徐纯中画);《深夜写日记》(陈逸

飞画);《半夜扣门》(蒋昌一画);《劳动》(张嵩祖画);《巡山防火》

(秦大虎画);《学习毛选》(丁荣魁画)。

我马上把美术摄影组组长毕品富、办公室主任王世勋、以及美术编辑

洪广文,召集到我的办公室,询问了画刊创作的一些具体情况。特别详细

问了带头的一幅主题画的创作情况。据毕品富、洪广文答说,带头一幅主

题画,即金训华在水面浪花中,破浪游进,抢救水中木材的,是分工由徐

纯中执笔画的。画的过程中,其他五人都提过意见,其中一人即陈逸飞帮

他修改正。后来,我又找了徐纯中、陈逸飞等了解情况。决定由徐纯中、

陈逸飞二人合作重新创作,这幅画交由市里审定后,送中央,供《红旗》

杂志刊用。报社无彩印设备,由我向市里提出,希望由市出版局下属最好

的彩印厂协助出彩色版样。

报社里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传达,庆祝,请画家徐纯中、陈逸飞谈

体会。他们都决心进一步地更充分地利用绘画形式,搞好报纸宣传。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