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人文交流服务通则.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传播人文交流服务通则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科技传播人文交流服务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服务内容及模式、服务功能、服务程

序及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科技传播人文交流活动服务的开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科技传播scienceandtechnologycommunication

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及方式,为传播科学技术的信息、成果、文化、思想及精神,实现科学技

术创新与应用的有效对接,组织开展的展示、发布、推演、传播转化及交流、报告等应用实践过程。

[来源:T/CSSTJ0001—2022,3.1]

3.2

传播主体communicationsubject

传播活动中运用特定手段向传播对象发出信息的行为主体,也称传播者。

[来源:T/CSSTJ00X—202X,3.2]

3.3

科学家精神scientistspirit

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注:科学家精神主要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

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等

方面。

[来源:T/CSSTJ00X—202X,3.11]

3.4

创新文化innovativeculture

组织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

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行为规范和工作方式等。

3.5

科技人文交流scienceandtechnologyhumanitiesexchange

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背景下的人民之间为了增进对科技的理解、应用、创新以及对人类文化、历史、

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所进行的交流与互动。

1

3.6

技术成果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

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智力劳动所得出的、经过鉴定具有学术价值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

[来源:GB/T31075—2014,2.2.8,有修改]

3.7

服务service

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其结果通常是无形的。

[来源:GB/T15624—2011,3.1,有修改]

4基本原则

4.1平等自愿

科技传播人文交流各方应在相互尊重、平等参与的基础上开展符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的交流合作,

在交流过程中,不强制、不干涉、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应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

4.2包容互鉴

科技传播人文交流应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通过

交流活动,促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更好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魅力。

4.3合作共赢

科技传播人文交流应理解、关注和响应交流各方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寻求合作交流的最大公约数,

共同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共赢。

4.4创新发展

科技传播人文交流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交流各方应共同探索新的领域,营造开放创新生态,

不断创新交流方式和内容、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文发展的共同进步。

5总体要求

5.1科技传播人文交流应服务外交大局,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服务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5.2科技传播人文交流应以提升科技界的国际化工作能力、促进对外民间科技交流合作、增强对外科技

人文交流影响力、提高全球科技治理的能力为目标。

5.3科技传播人文交流应明确交流的重点领域,针对不同的语境、场景,引导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和参与

国家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活动,推动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格局,

体现多元文明、多元对话的价值理念。

5.4科技传播人文交流应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政府市场两种机制、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助力我国科

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增强科技界对海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

5.5科技传播人文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多来源网络,仅供交流与学习参考, 如有侵犯版权,请私信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