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造心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保持思考的弹性步步追踪思维延伸逆向思维广开思路引向荒谬思维求真思维奔放想象丰富原型辐射思维扩展由此及彼思维连动第53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1、模仿创造思维法以某一模仿原型为参照坐标,在此基础上变化创新的创造思维方法。注意:模仿不是目的,它只是激发创意的一种手段。第54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鲁班的故事鲁班小时候跟师傅上山砍柴,不小心被芭茅草拉破了手。仔细观察芭茅草,原来草叶口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小齿,于是他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第55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移植创造思维法通过将某一系统内的元素移植至另外一个系统内而引起该系统发生新变化的创造思维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56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还原创造思维法指先剖析去除非本质的东西,找出系统的核心或问题的关键,然后在此基础上重新构造新系统或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的创造思维方法。第57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创造人格的塑造与完善1、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2、培养好奇心,发展兴趣爱好3、摒弃阻碍创造性发展的人格特点与创造性有负相关的人格特点:从众性、偏狭性、刻板性、墨守陈规、安于现状………第58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59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个人的分析能力与其观察、认识、经验和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但分析能力的本质是由思维决定的。人在分析问题时的思维活动是相当复杂的,很难用语言描绘出来,它犹如一部复杂的机器在转动,凡经历过重大事物分析的人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要调用大脑中储存的大量知识,几乎要使用所有的思维方法,才会取得满意的分析结果。第21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实施能力实施能力就是人们完成有价值的创新设想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数学家克雷洛夫曾深刻指出:“在任何实际事业中,思想只占2.5%,其余95%到98%是实行”。事实上,凡是心理正常的人都会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甚至考虑了创新设想的方案,但绝大多数由于缺乏实施能力而难以变为现实。第22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非智力因素与创造1、动机与创造动力源成就动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2、兴趣与创造兴趣的广度、兴趣中心、兴趣的稳定性沃拉斯:富有创造力的人并不一定是高智商或学业成绩出众的人而往往是具有独立的态度和自己兴趣的人。第23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情绪与创造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创造力发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4、意志与创造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墨子:志不强者智不达第24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性格与创造据我国心理学家王极盛统计:勤奋、好奇、自我批评等性格特征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第25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喜欢对新奇事物用心思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工作效率较高联想丰富,语言流畅,能恰当而迅速地表达意见勤奋热情,专心致志,一心扑在事业上观察敏锐,思辨精密,能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勇于进取,渴求发现,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坚定自信,执着追求,深深理解自己行为的价值坚韧乐观,不辞劳苦,能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独立性强,从众性少,遇事有自己的见解献身事业,服务于社会,时常产生革新创造的念头……6、创造性人格的共同特征第26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外部环境因素与创造力1、家庭因素2、教育因素3、文化因素第27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2)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过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孩子,或者对孩子提供过度的保护环境;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或者对子女过分的溺爱和宽容;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