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解读文本.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文本探究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比较、文本对话、文本想象打开语文教材文本,激发学生的文本探究意识。文本中蕴藏着妙不可言的意蕴,文本探究能让学生获得生命的智慧。此外,教师要懂得探究不应只是理科学习的专利,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样需要探究。探究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想象,能促进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感悟。

一、在比较中“打开”文本

引导学生探究式解读,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主题思想、表达意趣、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生发“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等思维,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真正将文本“打开”。

比如,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笔者就引入了学生已经学习的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示儿》,唤醒学生的文本解读经验。首先,重读诗歌《示儿》,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怀的诗,知道杜甫和陆游一样,都是爱国主义诗人。接下来,学生会思考两首古诗的不同。为此,学生会积极地查阅资料,会积极地观察插图,会积极地联系自我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深入解读文本。学生发现两首诗歌在表达爱国情感上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不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在文本的比较阅读中,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诗人的内在思想情感,提升了语文阅读素养。

探究是学生解读文本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文本比较,能誘发学生的文本探究思维活动。学生在探究中欣赏文本,在探究中感悟文本,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二、在对话中“打开”文本

在引导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以文本作为媒介。文本就是沟通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对话的桥梁。教师要充分运用文本,引导学生开展高质量、高品质的对话活动。

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是一篇小小说,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一位老船长用手枪逼小男孩从桅杆上跳海从而救了小男孩的故事。如何让学生对情节不复杂的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呢?在教学中,笔者抓住文本的主要情节“小男孩爬上桅杆”,设计了问题“谁是小说中的事故责任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对话。这一具有思辨价值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说,猴子是肇事者,没有猴子的挑逗、引诱,小男孩就不会爬上桅杆;有的学生认为肇事者是水手,正是由于水手的一次次的笑,让猴子变得放肆起来;还有的学生认为,无论是猴子还是水手,都是外在因素,小男孩自己应该对这件事负主要责任。那么,“船长的行为是否有点冒险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再次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船上有那么多水手,船长认为小男孩掉到海里肯定能被救起来;有的学生说,课文中说了大海上风平浪静,说明船长已经预判了小孩掉到海里面不会被风浪卷走;还有的学生说,由于情况十分紧急,船长认为用铺垫子、拉渔网等方式来救小男孩已经来不及了,等等。通过思辨、对话,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影响一个事件发生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主导性因素、关键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有外因,有内因等。通过对话,学生感受到了船长的智慧。

对话,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不同的学生,探究结论可能有差异。教师应当给学生搭建对话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彼此互动,让学生的探究结论呈现出来。

三、在想象中“打开”文本

想象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文本思维,却忽略了学生的文本想象。实践证明,折断学生想象翅膀的语文教学,往往会钳制学生的文本探究行为,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故步自封,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放飞学生的想象,就能让学生在文本探究式解读中纵横捭阖。

文本想象包括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不是让学生的文本思维如同脱缰的野马,而是要让学生从文本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想象。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再造文本所描述、营造的景象;可以让学生对文本未完成的叙事进行创编,对已完成的叙事进行改编,等等。在想象之中,文本自然能对学生打开,文本的内容自然能向学生涌现,而学生也自然能潜入文本,积极主动地解读文本。

比如,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学生读鲁迅的作品,有些拗口,一些生涩难懂的表达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文本中的对比、象征手法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笔者认为,调动学生的文本思维,催动学生的文本想象,是激发学生文本解读兴趣的关键。教学《好的故事》一课,笔者列举课文中的一些独特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的文本探究变得趣味盎然。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学生初读的时候有点拗口,而细读、慢读之后就能感觉到其中的“味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