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复习资料)语文(全国通用)(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pdf

(中学复习资料)语文(全国通用)(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复习资料)语文(全国通用)(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全国通用)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3分)

1.(6分)

(1)(4分)xiào幕jì擅

(2)(2分)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2.(2分)A

3.(6分)白露未晞一曲新词酒一杯湖中人鸟声俱绝山回路转不见君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1)(4分)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英雄.他们前仆

后继,不畏牺牲,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有了一代代

英雄的引领,我们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英雄,分享英雄感

人故事,铭记英雄先进事迹,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才.(仅供参考)

(2)(3分)示例: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

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3)(2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

二、阅读(共47分)

5.(4分)示例:

书名:《长征》《红岩》

理由:这两部书都有与”合作”有关的人物和情节.《长征》:在战略转移中,先遣部队、主力、后卫、后勤

保障,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红岩》中写许云峰等革命者在狱中办《挺进报》,编辑、排版、刻字、印刷,无

一不需要通力合作.

6.(2分)C

7.(4分)(1)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拿当今天下大事询问我

(2)你的才干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8.(2分)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9.(4分)(1)(先帝/刘备)白帝城托孤/临终托孤

(2)有治国的才能、知恩图报、有军事才能、淡泊名利、做事谨慎、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爱国、守诺

10.(2分)A

11.(2分)写法:相同之处是,甲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乙诗中的”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不同之处是,甲诗”马作的卢

1/3

-1-

(中学复习资料)语文(全国通用)(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飞快”还运用了典故.

思想感情:相同之处是,甲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和乙诗中的”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都抒发了作者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不同之处是,甲词还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之情.

12.(3分)搭建新居写诗作赋(教书先生)不舍

13.(4分)(1)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椰子树姿态优美、摇曳有致的特点,表现了苏轼对椰子树的喜爱

之情.

(2)海南岛教育落后,缺少文化气息.

14.(4分)第一次描写了海南岛树木葱茏的景象,表达了苏轼的惊奇之情;第二次描写了椰子树不枝不蔓,不

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苏轼正直坦荡、不媚世俗的

品格的赞美之情;第三次描写作者所看到的树木葱茏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15.(4分)示例:这篇散文记叙了苏轼被贬到海南倾心教育事业,终于使海南打破了自隋朝科举设考以来从

无进士的空白的故事,赞美了苏轼不以自己境遇为念、心系苍生、发展教育的伟大品质.

16.(4分)论证思路:首先提出青年人的责任是为民族复兴坚持奋斗的分论点;接着例举五四运动、战争年

月、科技创新、抗灾抢险等事件,论述青年的奋斗在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最后总结青年要将自己的命运与

国家的发展结合,应对征程上的风险挑战.

17.(4分)第⑤段运用对比论证,分析了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和成功者成功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

而揭示”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理念的重要性,使该理念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18.(4分)材料二合适.材料二例举袁隆平青年时代就立志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面对生活的磨难从不放弃的

事例,能够具体有力地证明第④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dfgjf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Protel平台绘图员持证人

付费阅读后,再购买,只需补差价。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1月30日上传了Protel平台绘图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