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精编).doc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精编).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精编)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殉职(xùn)啜泣(cuò)狭隘(ài)

B.佩服(pèi)热忱(chén)嘶哑(sī)

C.坍塌(tān)纯粹(cuì)瞬间(sùn)

D.慷慨(kānɡ)滑稽(jì)禁锢(ɡù)

2、下列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咄咄逼人拈轻怕重神彩奕奕截然不同

B.小心翼翼迫不急待怪诞不经花团锦簇

C.家喻户晓大相径庭刨根问底见异思迁

D.惊慌失错骇人听闻杞人忧天花枝招展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学校大扫除期间,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把重活儿脏活儿累活儿留给别人,自己挑轻的。

B.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都不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而是要用真情去温暖他们,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C.中国文字和书法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根。但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书法教育却被忽视,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D.春天的红莲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C.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溪流吟着一首小诗。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⑤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后》)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⑧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默写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①。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③。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知友:朋

文档评论(0)

136****6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