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四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 同步练习.pdf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四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 同步练习.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一、选择题

.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2.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

搏。其中有这么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

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典籍是()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

3.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

的交通线路逐步开辟,形成了饮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它的开通()

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B.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野蛮落后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4.汉武帝之后,地方治理一改严酷之政,相继出现如西汉宣帝时期的颍川太守黄霸“力行

教化而后诛罚”,西汉元帝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东汉山阳太守秦彭“不

任刑罚,崇好儒雅,教明庠序”等做法,治理成效显著。据此推知()

A.两汉时期中央集权制持续强化B.地方治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善治地方是汉代重要的选官条件D.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得以确立

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

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6.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

《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7.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

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

8.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9.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

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

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