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谢大家观看第64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第32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手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分析),言浅意深,理趣盎然(作用)。第33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013天津卷)《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第34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①,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绦镟光可摘③,轩栅势堪呼④。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①素练:白色的生绢。②胡:这里指猢狲。—说指胡人。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深口蛾眉,状如愁胡。”③绦:丝绳。镟:铜环。④轩楹:堂前廊柱。诗人主要以哪些手法来表现出鹰的什么形象?答:首联“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渲染了画鹰的气势;颔联以“耸身”、“侧目”两个细节描写了鹰的动作神情;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形态逼真;尾联想象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野,突出了鹰的飒爽英豪之气。第35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醉落魄·咏鹰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烘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恢宏开阔的景象,来衬托鹰的勇猛的形象。(凌厉激荡之势)第36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醉落魄·咏鹰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第37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1)颔联、颈联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第38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流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①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②参差:指鸟振翅飞翔。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

文档评论(0)

lan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