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8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4.记金华的双龙洞(含反思).doc

苏教版2018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4.记金华的双龙洞(含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准备:相关的资料及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

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

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学生练习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有时候......

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四、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1.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3.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

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开始自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三、讨论外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外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内洞”则以“双龙”与石钟乳、石笋称奇。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些景点的特征,配以景点画面,既生动又直观,让学生欣赏双龙的美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抓重点品析文章精华

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是课堂教学又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要旨。在讲到“孔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紧紧抓住“挤压”一词,进行品析。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动作感受,领悟“挤压”一词的精妙所在,从而感受到叶老先生通过“挤压”一词把静止不动的岩石写活了,同时是双龙洞奇妙的灵魂所在。

四、抓朗读读出文章韵味

在讲到每处景点时,抓住重点句子,充分运用朗读的功能,读出了文章的韵味。如在“路上”,让学生读出了景色的美丽;在“洞外”,让学生读出了非凡的气势;在“孔隙”,让学生读出了进内洞的好奇;在“内洞”,让学生读出了景物的神奇。由此可见,文章的韵味是学生读出来的,而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朗读不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1)教师要学会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要进行处理安排。一堂课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选择教学内容不宜过多,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课堂上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随时间调整教学内容。在备课时,要做出全盘考虑,课堂上什么问题都有可能出现,教师要应变自如。抓住机会,适时合理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不留痕迹,让语文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文档评论(0)

135****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