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标准 广三叉苦.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

道地药材广三叉苦

1范围

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广三叉苦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广东省中药材质量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003-2016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术语和定义

T/CACM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道地药材Daodi-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

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003-2016定义3.1]

3.2广三叉苦GuangSanchaku

产于广东(茂名、阳江、云浮、肇庆、广州、河源、梅州、潮汕等地),广西(南宁、钦州、贵港、

玉林、梧州等地),海南及周边与广东、广西接壤地区的三叉苦药材。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三叉苦为芸香科植物三桠苦(champ.exBenth.)T.G.Hartley的干燥茎及带叶嫩枝。

4.2形态特征

三叉苦植株为乔木,树皮灰白或灰绿色,光滑,纵向浅裂,嫩枝的节部常呈压扁状,小枝的髓部大,

枝叶无毛。3小叶,有时偶有2小叶或5小叶同时存在,叶柄基部稍增粗,小叶长椭圆形,两端尖,有

时倒卵状椭圆形,长6-20厘米,宽2-8厘米,全缘,油点多;小叶柄甚短。花序腋生,很少同时有顶

2018

4-12厘米,花甚多;萼片及花瓣均4片;萼片细小,长约0.5毫米;花瓣淡白或黄色,长1.5-2

毫米,常有透明油点,干后油点变暗褐至褐黑色;雄花的退化雌蕊细垫状凸起,密被白色短毛;雌花的

不育雄蕊有花药而无花粉,花柱与子房等长或略短,柱头头状。分果瓣淡黄或茶褐色,散生肉眼可见的

透明油点,每分果瓣有1粒种子;种子长2-4毫米,厚2-3毫米,黑色或蓝黑色,有光泽。花期4-6

月,果期7-10月。

历史沿革

三叉苦是岭南常用中草药,别名较多,因本品为三出复叶而多以“三”冠名,常见别名有三丫苦、

三桠苦、三叉虎、斑鸠花等。三叉苦作为凉茶原料药材之一,已有近300年使用历史;民国时期岭南地

区本草专著《岭南采药录》、《山草药指南》收载记录了三叉苦及其功效,因《岭南采药录》后续影印

版本不同等因素,经考证有些版本未见三叉苦收载信息;《山草药指南》(民国·胡真)中三叉苦相关

记载为:“跌打药。三椏苦,味苦,性寒,清热毒,凡跌打发热作痛,煎水服即止”,“退热药。三椏

苦,凡跌打发热作痛煎水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在广东、香港等地具有近300年历史,三叉苦为重要的凉茶原

料之一。

《岭南采药录》(民国*萧步丹)载:“味苦,清热毒,治跌打发热作痛,水煎服。”经考证,该书

籍有些版本中未发现收载有三叉苦。

《山草药指南》(民国·胡真)载:“跌打药。三椏苦,味苦,性寒,清热毒,凡跌打发热作痛,

煎水服即止”,“退热药。三椏苦,凡跌打发热作痛煎水服”。

《岭南草药志》(1961)载:“三椏苦,(Spreng.)Merr.。别名:三子子苦、三椏苦、三

叉虎。生长环境:生于荒山、丘陵,由山谷、溪边至山顶疏林下或高草丛中,半阴生。产地分布:我国

南部各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ing5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