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成熟型疣状胃炎.docx

关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成熟型疣状胃炎.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关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成熟型疣状胃炎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幽门螺杆菌阴性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成熟型疣状胃炎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在胃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术后予埃索美拉唑(耐信)20mg,bid,治疗4周;对照组20例,予埃索美拉唑(耐信)20mg,bid,治疗4周,疗程后复查胃镜和行临床症状随访。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变和内镜病灶消失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复查病灶消失,未出现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是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疣状胃炎的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的方法,值得推荐。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胃镜;幽门螺杆菌阴性;疣状胃炎

疣状胃炎(verrucousgastritis,VG)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其发病率为5.36%[1]。临床上根据其内镜下形态特征分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对成熟型胃炎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尤其是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患者,只能改善临床症状,难以消除胃黏膜的疣状隆起病变。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coagulation,APC)是一种新的非接触内镜下电凝技术,它通过电离氩气产生氩离子,传导高频电流至靶组织达到治疗效果。笔者采用内镜下APC治疗Hp阴性的疣状胃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2009年1月—2011年7月本院门诊及住院62例均为HP阴性的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均符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标准[2],C14呼气试验和病理学检查,证实HP阴性,排除有以下情况者:(1)有消化性溃疡。(2)恶性肿瘤。(3)食道糜烂。(4)妊娠或哺乳者。(5)伴有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者。(6)治疗前2周使用过质子泵抑酸剂和H2受体拮抗剂。(7)4周内用过抗生素者。患者内镜下见胃窦或胃体黏膜有3个以上痘疹状隆起病灶,隆起高度2~3mm,直径5~20mm,顶端中央有脐样凹陷的糜烂灶,表覆灰白苔或血痂,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23~75岁,平均(45.8±11.0)岁,病程5个月至18年,病灶数最少3个,最多22个,平均7.0个,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隐痛、胃灼热、反酸等症状;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胃内病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前准备治疗前检查凝血常规,血常规,心电图,禁食8h以上。

1.2.2使用器械OlympusGIF-XQ260或240型电子胃镜,德国速灵(Soring)公司生产的内镜专用氩离子凝固器,氩气流量设定为2L/min,功率设置40~60W。

1.2.3治疗方法在电子胃镜直视下,观察疣状隆起病灶,经活检钳孔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将导管伸出内镜头端,直至病灶上方5~10mm处,以每次1~3s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直至病灶泛白、泛黄甚至出现黑色样变,氩离子凝固治疗次数视病灶大小、质地而定,一般以胃镜下整个病灶灼除为止,可在数分钟内完成整个过程,术后禁食1天,第2天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周,1周内忌辛辣及粗糙食物,并予耐信20mg,bid,口服4周;对照组常规予耐信20mg,bid,口服4周,疗程结束后行临床症状随访和复查胃镜。

1.2.4疗效评价症状判定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部分消失;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判定标准:痊愈:疣状病灶全部消失;有效:疣状病灶消失50%;无效:疣状病灶消失50%。

1.2.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症状、疣状病灶、内镜下病变比较见表1,表2。表1两组症状疗效比较表2两组内镜下疗效比较

2.2并发症治疗组中有2例APC中诉腹胀,经抽气后缓解,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样胃炎,特点是复发性或持续性多发糜烂,呈特征性疣状,多数分布于幽门区,少数可见于整个胃。Kawai[1]根据病灶是否消退分为:(1)未成熟型:隆起病灶,主要由组织炎性水肿引起,隆起较低,周边平缓高起,坡度小,顶端脐样凹陷较大而浅,本型易消退,病灶一般可在数日至数个月内消失,但也可以转变为成熟型;(2)成熟型:隆起病变由增生所致,病灶较高,坡度较陡,顶端由凹陷较小而深,或无脐样凹陷而呈息肉样,本型病灶经药物治疗不易消退。VG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HP感染、高胃酸、自身免疫、胆汁反流、过

文档评论(0)

minc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孝感韵康商贸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900094750514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