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名人作文共九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家乡的名人

我家乡的名人(一)

我家乡的名人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出了名的二胡高手——吴广玉爷爷,提起这个名字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拉二胡的技术可谓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特别是他拉的那首《二泉映月》在省里的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

上一个星期,我有幸走进了吴爷爷创办的音乐班里,让我零距离地接触了这位二胡高手的精彩表演,他创办的音乐班的面积虽不大,但是里面大大小小的学员可不少,音乐班里都坐满了人,只见吴爷爷忙前忙后,每个学员他都亲自指导,学员们也都非常喜欢他,在这一次音乐课中吴爷爷特地为我们大家演奏了一首他最拿手的《二泉映月》,只见吴爷爷闭着眼睛,歪着脑袋,左手按住琴弦,右手拉起弓,还真有点儿大师的风范。动人的旋律从他的手中流淌出来,他的手指不停地滑动着,我仿佛看到了阿炳正在坐在二泉边,静静地拉着二胡,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下来,那二胡声委婉连绵,抑扬顿挫,我仿佛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他全身都陶醉在音乐中,听着吴爷爷的这首《二泉映月》真是一种享受,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啊!

吴爷爷的家庭比较清贫,吴爷爷年轻的时候,受过文化大革命的催残,被下放到青海农场改造,就在他最艰苦的岁月里,他也没有放弃过对音乐的追求与坚持,正是吴爷爷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辛勤付出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吴爷爷不仅二胡拉得好,他还乐于助人,只要一有人家办喜事,他都会去拉几首二胡曲助兴,增添一些喜庆的气氛,而且在他的音乐班里有家庭困难的学员他都会免费教他们二胡。

吴爷爷今年八十几岁了,但是他展现给人们的都是积极快乐的一面。现在他已培养出一大批的二胡高手了。吴爷爷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初一:zyj79995

我家乡的名人(二)

我的家乡是安徽,那里的名人就像银河中的星星,数不胜数。邓稼先就是星星群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但仍然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把许多年轻人“挡”在了试验基地的门口。自己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走进试验基地研究。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当研究员。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邓稼先在获奖时的颁奖词是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我也想赞叹他:“默默无闻多年,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当中国的第一枚导弹爆炸,蘑菇云升起,世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邓稼先!”

安徽合肥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小学六年级:蒋沛珊

我家乡的名人(三)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捏泥人的老人,他就是——张爷爷。

他一身陈旧的中山装,一顶老式的鸭舌帽,一张黝黑而又饱经风霜的脸。

张爷爷经常坐在村子里的大柳树下,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大木箱子,上面摆着各色各样的泥人,什么“孙悟空”“机器猫”“樱桃小丸子”……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一天中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张爷爷的摊前,只见张爷爷正望着刚完成的“小画眉”出神呢,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我看着这只“画眉”:它身着深褐色的晚理服,玲珑的面孔上,有一张纤长的嘴。眼睛虽是用彩泥捏的,但我却觉得它透出了光,透出了神韵。

在我观看“画眉”这短短的几分钟里,一个“猪八戒”的半成品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只见张爷爷一手举着“猪八戒”,一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张爷爷拿出一些红色的泥,左揉右捏,就变成了一瓣“西瓜”,他又从箱子里取出一些黑色的泥,小心的给“西瓜”装上了西瓜子,你别说,简直像极了。接着老人把精心设计的一瓣“西瓜”放在了“猪八戒”的手里,哈,“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完成了,你瞧“猪八戒”那

文档评论(0)

134****8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