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药用药护理1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主编 陈佩仪 第六章 中药用药护理 陈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3 教 学 内 容 4 教学目标 1.掌握中药汤剂的煎煮法;中药口服法;中医用药“八法”的基本概念;中药灌肠法、中药外敷法、中药湿敷法、中药换药法、熏洗法、药熨法、中药离子导入法的概念、目的、禁忌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2.熟悉“八法”的护理方法;中药静脉用药法、中药雾化吸入法、中药口腔护理法及中药擦浴降温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中药中毒的预防、解救及护理 3.了解常用剂型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毒药的概念;中草药中毒的途径、原因及临床表现 5 第一节 中药剂型 中药剂型——概述 中药剂型的概念:指方药经过加工配制成的制剂形式。 剂型的种类 传统剂型 现代剂型 中药剂型——常用剂型 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丹剂 胶囊剂 片剂 中药配方颗粒 口服液 糖浆剂 中药注射剂 滴丸剂 茶剂 冲剂 气雾剂 膜剂 锭剂 酒剂 线条剂 8 第二节 中药煎煮法 中药煎煮法——概述 煎药用具 煎药用水 煎前泡药 煎药火候 煎药时间 特殊煎药法 机器煎药法 煎药用具 适宜器具 禁忌器具 砂 锅 瓦 罐 陶瓷罐 铝 锅 铁 锅 铜 锅 煎药用水 原则 水质洁净、矿物质少 选材 井水、自来水、蒸馏水、纯净水 温度 凉水或凉开水,忌用开水煎药 煎前泡药 药物种类 浸泡时间 复方汤剂 加水搅拌后应浸泡30~60分钟 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 20~30分钟 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为主的方剂 60分钟 煎药火候 火候 原则: 先武后文 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滋补药宜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 文火 武火 煎药时间 药物种类 一煎 二煎 说明 一般药物 20~30分钟 10~20分钟 使有效成份充分溶出 解表、芳香、清热 类药物 15~20分钟 10~15分钟 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甚至改变药性 滋补类药物 40~50分钟 30~40分钟 使药效尽量煎出,充分发挥药力 有毒性的药物 需久煎,约60~90分钟,可降低毒性 特殊煎药法 1.先煎 2.后下 3.包煎 4.另炖 5.烊化 6.磨汁 7.冲服 8.泡服 二、中药煎煮的方法 (一)目的 (二)煎药前准备 (三)操作步骤 (四)不良反应及处理 17 第三节 中药口服法 中药口服法——概述 服药时间 服药次数 服药温度 特殊送服方法 服药禁忌 服药温度 温服 热服 凉(冷)服 中药口服法——方法 目的 服药前准备 服药步骤 服药期间的观察护理 中药口服法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第四节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汗法 吐法 下法 和法 温法 清法 消法 补法 汗法及护理 定义 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汗法的作用 汗法的适用范围 汗法及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禁忌 应注意避风保暖,及时更换潮湿衣被 汗法用于表证时,忌用物理降温 表证兼有风湿者 ,须用数次微汗 发汗要因人因时,四季体质的不同 慎用解热镇痛药,防止汗出太过 吐法及护理 吐法 亦称催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证 禁忌人群 吐法及护理 饮食护理 用药护理 怎样服药 呕吐时处理 呕吐后的观察 吐而不止的对症处理 用药注意事项 下法及护理 下法 亦称泻下法。是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证 下法及护理 中病即止 饮食护理 药后观察重点 和法及护理 定义 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法。 适用证 《伤寒明理论》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以矣。” 和法及护理 病情观察 因病证不同,则观察的重点内容亦不相同 饮食护理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之品。 用药护理 以柴胡为主的方药,服药时忌食萝卜和人参 温法及护理 温法,亦称温阳法、祛寒法。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的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 可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种 温法及护理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寒热喜恶、肢体温凉、口渴与否等 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宜朝阳,室温应适度偏高 饮食护理 宜温性、热性食物 用药护理 温阳补气之药,要文火煎煮。 清法及护理 清法,亦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