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 全套课件上.ppt

  1. 1、本文档共3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古代文论的方法 1.注重研读原著; 2.注意古代文论名词、概念、范畴的多义性和特殊性; 3.注意点、线、面的结合。 两大阶段:古代和近代。五个时期:先秦(萌芽产生期);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唐宋金元(深入扩展期);明清(繁荣鼎盛期);近代(中西结合期)。(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代文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五四”至建国以前;(草创期)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发展期) 新时期。(繁荣期) 繁荣期的表现: 1.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撰著; 2.古代文论专家专著的研究; 3.专题研究; 4.特定文学体裁的文学理论研究; 5.中国古代美学论著的撰写; 6.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资料的搜集、整理、编纂。 三方面的理论意义: 1.证实了《诗经》中的“诗”与“乐”是相互结合的;(《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2.先孔时代,存在一种“乐与政通”的观念;(《礼记·乐记》:“声音之道与政通”。) 3.孔子之前,存在一种崇尚中和平正的审美意识。 总结:《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王室子孙),直而温,宽而栗(严肃),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诗、乐、舞三位一体) 思考题: 中国古代“诗言志”说与西方“模仿说”的比较。 ⒈功利主义的文学观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面正对着墙壁而站着)也与?(《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父母),远之事君(君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强嘴利舌)之覆邦家者。(《阳货》) 综合而言,由以上孔子所言,其理论有以下几个要点: a.文学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高尚的地位。 b.文学可以用于政治及外交事务。 c.文学可以兴、观、群、怨。 d.文学有善有恶。 2.文质合一论 子曰:辞达(足以达意)而已矣。(《卫灵公》) 子曰:质(朴实)胜文(文采)则野(粗野),文胜质则史(虚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孔子这种以内容为主导,形式与内容并重的思想,是对《周易》中的“言有物”、“言有序”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发展。 3.重视中和的审美观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放荡),哀而不伤(痛苦)。(《八佾》) 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云:“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 朱熹《集注》云:“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 4.美与善的关系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孔子主张在善的基础上的美。 子谓《韶》(舜时的乐曲名):尽美(指声音)矣,又尽善(指内容)也。谓《武》(周武王时乐曲名):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5.文学的社会作用 “兴”、“观”、“群”、“怨”四字见于《论语·阳货》篇。 先说兴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语“引譬连类”; 朱熹《集注》云:“感发志意”。 “兴”,实际上指的就是读者在鉴赏过程中的兴发作用。 再说观 何晏《集解》引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注“考见得失”。指的都是对社会风俗及政治运作得失的考察,这是对的。 观有时也指对一个人的道德品性的观察。如: 《易·系辞》下:“将叛者其辞惭(内愧),中心疑者其辞枝(枝蔓),吉人其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游移不定),失其守(操守)者其辞屈(屈服)。” 三说群 群乃交流思想,促进感情之谓。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语“群居相切磋”。 朱熹《集注》谓“和而不流”,相比较,何晏的说法更合理一些。 四说怨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语“怨刺上政”; 朱注“怨而不怒”。 以上两种说法,孔说过窄,朱说偏了方向。 小 结 孔子的文学批评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贡献: ⒈孔子的功利主义文学观是前所未有的。 ⒉孔子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倡导文质合一,先质后文的思想也是后来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主流思想。 ⒊重视文学的中和之美也是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之一。 ⒋兴、观、群、怨所论说的文学的功用比较全面。 二 、孟子的文艺思想 ⒈知言养气说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没有力量)也。是集义所生者(正义的经常积累所产生的),非义袭(偶然的正义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