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茶会溯源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块一茶席设计茶会溯源主讲人:冯霞

唐代茶会茶会萌芽于两晋南北朝,兴于唐代。“茶会”一词,首见于唐诗。在《全唐诗》中,有钱起《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刘长卿《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等诗篇。“茶会”在当时又称“茶宴”、“茶集”。如钱起《与赵莒茶宴》。茶会的兴起是饮茶普及的标志之一。

唐代茶会皎然在《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中描述品茶是雅人韵事,宜伴琴韵、花香和诗草。这场茶会中三位文士,一位僧人,一位隐士,他们以茶集会,赏花、吟诗、听琴、品茗相结合,堪称风雅茶会。当时的茶会以清静为主,不可如酒会喧嚣。

唐代茶会颜真卿等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中描述了颜真卿、皎然等六人举行月夜茶会,啜茶联句,茶会实际上也是诗会。鲍君徽《东亭茶宴》描绘了在东亭举行茶会,四望风景如画,兴意无限。描绘了莺飞花拂,清风丽日吕温《三月三日杀宴》,吕温、邹子、许侯诸子举行上巳茶会。唐代《宫乐图》描绘了宫廷茶会的场景。

宋代茶会文人茶会也是宋代茶会的主流。文人茶会也是宋代茶会的主流。宋徽宗赵佶《文会图》描绘的就是文人茶会场面。南宋刘松年《撵茶图》描绘的是文人雅士茶会场景。

宋代茶会宋代最著名的茶会是斗茶会。“斗茶”又称为“茗战”,是一种品评茶叶的活动,“斗茶”时以盏面水痕先现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对当时盛行的斗茶活动做了精彩生动的描述。赵佶的《大观茶论》、唐庚的《斗茶记》和南宋刘松年的《斗茶图》、《茗园赌市图》等反映了宋代斗茶风气之盛。

宋代茶会肇始于唐代佛门茶会,宋代茶会仪规完整,更加威仪庄严。在宋代僧人宗赜在《禅苑清规》中就对佛门茶会严格繁琐的仪礼进行了描述。宋代寺院茶会,最为著名的是径山寺茶会。径山饮茶风俗相沿数百年,逐渐形成了一套程序化的点茶技法和“茶会”礼法,成为佛教茶礼的代表。

明代茶会明代盛行文人茶会。朱权《茶谱》“序”中描述了童子司茶、献茶,主客饮茶、话久情长、礼陈再三、遂出琴棋的情景。这是典型的文人茶会。

明代茶会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描绘了正德十三年清明时节,文徵明同好友在惠山山麓二泉亭举行清明茶会,展示茶会即将举行前茶人的活动。令人领略到明代文人茶会的艺术化情趣。

明代茶会明代最为突出的是茶会有了专门的场所——茶寮。屠隆在《茶说》“茶寮”记:“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设,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许次纾在《茶疏》“茶所”条记:“小斋之外,别置茶寮。”所以,明代茶寮往往紧挨书斋小斋,内备茶具,还有专门的司茶童子。

明代茶会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衰于清,茶会于明代尤为盛行。清代以后,茶会已不复昔日光辉。

文档评论(0)

一笑倾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