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浅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2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浅析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27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到的278例ADR报告,从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ADR的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8例不良反应中,由抗微生物药品导致的ADR最多,占42.5%,以静脉滴注方式发生ADR占80.9%,以老年患者较多占32.7%。结论给药途径、药物的种类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加强对ADR的监测,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安全用药

药物的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药物的不良反应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的危害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通过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278例ADR进行分析,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旨在避免严重的ADR的发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本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临床各科278例ADR报告,以Excel表格形式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在278例ADR报告中男133例,占ADR总例的47.8%,女145例,占ADR总例的52.2%,所有ADR报告按年龄统计ADR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

2.2给药途径所致ADR发生的比例

给药途径所致ADR发生的比例

2.3ADR涉及药物的类别

ADR涉及药物的类别

2.4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类别及构成比

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类别及构成比

2.5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

3讨论

3.1性别和年龄因素

由表1可知本院278例ADR,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在年龄上,60岁以上的老人发生ADR的比例较高这与老年患者血浆与药物的结合力、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不同有关,另外,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合并用药常见,药物相互作用[2]及依从性差,是引起ADR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3.2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因素

静脉滴注给药是ADR发生最高的途径,由表2可知占ADR发生率的80.9%,其主要原因是:静脉滴注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浓度较高,对机体刺激性强。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质量、稳定性、溶媒、PH值、渗透压、护士配制时的无菌操作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静脉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大多迅速,如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建议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选择给药途径。据医护人员的观察,大多数出现不良反应在首次用药,因此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第一次用药的观察,尤其在30min之内(且大多数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与滴速、浓度有密切关系)。

3.3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品

据表3可知,抗微生物药品引起的ADR占42.5%,尤其是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3]。临床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品表现为:无指征预防用药、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剂量过大、用药疗程不足或疗程过长、无原则使用新的抗生素等。建议临床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品。

3.4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越来越多,随着中药注射剂的种类增多,使用频率的增大,随之而来的ADR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中药注射剂中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的药理、毒理、疗效等方面的处理尚未完全阐明,质量无科学可控性。(2)溶媒问题,有些中药注射剂未对糖水或盐水作为溶媒有明确规定,如灯盏花素,用5%糖水溶解时多次发生浑浊现象。(3)药性问题,有些中药性寒,若用在脾胃虚弱的患者身上,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加剧不良反应的发生,而西医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往往缺乏中医的辨证理论。

3.5特殊人群因素

10岁的儿童和60岁的老人及孕妇都是不良反应重点的观察对象。通过对本院278例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表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掌握患者的用药指征,对特殊患者应个体化给药,并且加强监测,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降低ADR的发生。

文档评论(0)

minc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孝感韵康商贸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900094750514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