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7-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高》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燕地区:常德市学校(通信地址):桃源一中

邮编:电子邮件: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必修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登高

年级

高一

学期

下期

.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语言。

.感受诗人忧国伤时的复杂人生情感。

.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杜甫诗歌的意境美、情蕴美、语言美。

明确目标——整体把握——赏析美点——比较阅读

主要

教学

方法

、媒体设计法

、读赏结合法

、思索探究法

、比较阅读法

多媒体课件

“登高”视频朗读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同学们知道吗?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做些什么?或者说有些什么习俗?(学生回答:喝菊花酒、插茱萸、登高……),人们通过这些方式来祈求长寿,免灾避祸。在多年前的一天,也是重阳节,杜甫老人登临高处,他是否饮菊花酒,祈求长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歌《登高》,感受他此时的思想情怀。

【活动一】

谈谈重阳节的习俗

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

.你心目中的杜甫是一个什么人?

(学生自由谈论,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活动二】

学生根据以前的积累谈谈对杜甫的了解。

.登高是“杜甫”诗三首的最后一篇,学习前两首诗时介绍过杜甫的生平。因此,教师不必详讲。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识体会,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播放《登高》视频朗读

.明确情感基调

明确:哀愁、苦痛、悲愤

.请~名学生朗读品味,初步把握情感基调

.请学生评点,教师补充

.请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这首诗美吗?美在哪里?

教师点拔,学生回答:意境美、情蕴美、语言美(多媒体展示)

【活动三】

美美地听

.美美地读

.美美地说

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

.赏析意境美

()诗文哪里写景?哪里抒情?

学生回答,明确: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作者登临高处,看到了哪些(意象)?

学生回答,明确: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这些景物(意象)是如何渗透“悲”情的呢?请同志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来说说。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拔。

“风—急”:叫人感到寒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

“猿—哀”:使人感到凄凉

“渚—清”,“沙—白”:冷色调,烘托了凄凉的氛围

学生分组探讨,然后推选代表发言。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教师适时点拔,只要言之成理就充分肯定。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想象的能力。

初步感受景与情的交融关系。

“鸟—回”:这种境遇中的鸟让人联想到岂不是诗人的化身。(赏析时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思考鸟的形象)

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孤岛、耳听哀猿的叫声,诗人感到悲哀、凄楚、忧伤、绝望。为何一生就如何艰辛呢?居无定所,一生如不系三舟,贫病交加,亲朋凋零,孤苦似天地—沙鸥。

“无边落木”、“不尽长江”:诗人感到志不得伸,而生命已经走到晚秋,顿生生命短暂之感。同时“无边”“不尽”,也使诗的境界广阔深远,“滚滚”、“萧萧”,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诗人登高并非乞求长寿,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知道春夏秋冬、生老病人是自然规律,他知道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只是为年过半百,志不得伸而感到无可奈何,但其对生命的态度是豁达坦荡的。

()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回答,教师讨论:凄凉萧瑟,雄浑开阔

()请几名学生诵读前两联。

诵读指导:首联应读出凄清的味道,“猿啸哀”应读出欲哭状,“鸟飞回”应体现出诗人孤独无依之感。颔联应读出开阔、坦荡的气势,第四句要高昂些。

.赏析情蕴美

()后两联主要抒发了诗人的“悲秋”愁绪,诗人有哪些“悲苦”?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拔。

学生诵读前两联

学生分组探讨,然后推选代表发言。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教师达时点拔,只要言之成理,就充分肯定。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理解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穿插时代背景的介绍

安史之乱之后,地方军阀们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能是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晚年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商适、严武的相继辞世,都使他郁闷不堪。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

()小结

羁旅异乡之苦

晚年多病之愁

困难家困之忧

护病断酒之痛

()

文档评论(0)

王水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前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