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教学实录-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仲列传》教学实录

一、课堂导语

课前,大家就文本的阅读,提出了一些疑惑。老师把大家的问题概括了一下,主要涉及到三个内容,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二、质疑问难

.本文题为《管仲列传》,为何用大量笔墨叙述管鲍之间的交往呢?

.管仲的才干在文章中是怎样体现的?

.管仲不是公认的为节而死的人,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师:现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探讨。

三、探究解惑

.本文题为《管仲列传》,为何用大量笔墨叙述管鲍之间的交往呢?

生:是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顾,知己之交,友谊深厚。

生:鲍叔牙的推荐改变了管仲的人生之路,写传记当然要写这些在你生命中有重要影响的人。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互相补充。)

师:知遇之情难能可贵,所以管仲由衷地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哪位同学愿意以声传情,让大家能感受到那一份感激之情?

一学生诵读。(配乐《高山流水》)

一学生点评:总体语调太平。“吾始困时”“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幽囚受辱”等处,自叙过去艰难困苦,心中不免痛苦感伤,语气要低沉,“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要有志在千里的慷慨。“知我者鲍子也”,语调要上扬,“鲍子”要重读,表现自己对鲍叔牙推崇与赞美之情。

(学生鼓掌。)

师:掌声说明一切,就请你再诵读一次。

.这是一曲友谊的赞歌,鲍叔牙如此看重管仲,那么管仲的才干在文章中是怎样体现的?

生:“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说明他发展经济,重视军事。

师:注意审题。题目不是问管仲有哪些才干,而是怎样体现他的才干的。

(学生轻笑。)

生:用事实说话。第三段,国富兵强的实绩,第四段,管仲三次纠正齐桓公失误的事实足以证明管仲的才干。

生: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凭借的就是管仲的谋略,这也是事实证明。

生:侧面烘托。鲍叔牙的“知”侧面烘托了管仲的才干。孔子褒多于贬的肯定以及司马迁的高度赞扬也都侧面证明了管仲是有才干的。

.正是有了管仲的才干,才成就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业。但是管仲不是殉节而死的人,该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生:我们小组赞成管仲的选择。大丈夫做事应该不拘小节,管仲选择幽囚受辱,不是苟且偷生,而是耻于功名不显于天下。历史证明管仲的选择是正确的。

生:赞同。管仲选择生,是为民、为君、为孝、为己。为民,令顺民心;为君,辅佐齐桓公称霸;为孝,母亲需要赡养;为己,实现远大抱负。选择生,就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生:我认为,管仲该殉节而死。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在追求以殉节为道德标准的时代,他不死,是失节的表现,是违背天下正统的叛逆。我认为,他应该与屈原同行,以死彰显文人的气节。

(学生哗然一片。)

生: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士可辱,不可死。死就死了,只要面对那九泉之下的故人,兴许获得一些气节的名声,而生,不仅要面对世人的鄙弃,还要面对自己心灵的拷问。屈原的死,是不敢承担楚国兴复重任的怯懦;勾践的生,是敢于承担恢复国家的勇敢。召忽的死,是不敢面对世人质疑的懦弱;管仲的生,是敢于挑战世俗的勇敢。项羽的死,是不敢面对曾经辉煌如今失败的现实的怯懦,司马迁的生,是敢于承担起先父遗志,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敢。生是勇敢者的宣誓书,死是怯懦者的墓志铭。

(学生热烈鼓掌。)

师:显然,择生,是一种不屈服。对于那些择死的行为,我也说两句。项羽在可以逃脱的机会中,拔剑向颈;李广并无必死之罪,横刀自刎;屈原为了崇高的理想抱石沉江……我以为,在这种反复出现的悲剧场面中,司马迁也表现了崇高的人对命运的强烈的抗争:即使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人的意志也同样是不可屈服的。

(学生窃窃私语。)

生:我们组还是赞同管仲的选择。项羽人称失败的英雄,说他是英雄,与失败无关,而是在这过程中,他屡建战功。同样,后人赞管仲为“千古第一相”,并不止是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也是因为在这过程中,他所付出的痛苦与汗水,包括他幽囚受辱的选择。我们认为现在的人们就应该向管仲学习,坚定信念,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学生沉思。)

师:大家的发言可谓见仁见智,异彩纷呈,哪位同学做最后的总结陈词?

生:“士可杀不可辱”,这一传统观点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其大义凛然的气概,不可折辱的人格,它使我们的民族永远挺立着铮铮铁骨。另一方面,人要珍惜生命,追求人生最大的价值,这是对生命意义的升华。

师:“忍辱负重一生,其死重于泰山也”,管仲的这种品质也正是司马迁所追求的。《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也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后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

四、布置作业

文档评论(0)

188****87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