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芣苢》《插秧歌》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期劳动实践,既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又具有现实劳动意义。在描绘劳动者辛勤劳动的同时,也传达出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整首诗以农民的生活状态为基础,展示了劳动者的辛苦与收获。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劳动者的伟大与高尚。

第6课:劳动光荣

——《芣苢》《插秧歌》

【课题与课时】

课题:《芣苢》《插秧歌》

课时:二课时

【课标要求】

1.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2.鉴赏表现劳动生活的古代诗歌,体会劳动之美,自觉地在学习实践中丰富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美好的情感体验,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培养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素养。

3.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评价任务】

1.通过前备知识储备,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初步达成目标1。

2.通过课前预习和自学反思,夯实基础,理清课文内容,达成目标2。

3.通过第一课时任务活动一和任务活动二,巩固学习目标3。

4.通过第二课时的文本探究,达成目标2、3。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劳动是最美的,辛勤的劳动会结出累累的硕果。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亲历古人劳动的情景。

二、【文体知识】

1、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首,先秦时被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始称《诗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大雅》和《小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诗经》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2、四言诗:

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

◆课前预习

1.背景及解题

1.背景: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展现了农人劳作忙碌而欢乐的场景。《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

2.解题: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课中学习

任务活动(一):整体感知

1.明确诗歌鉴赏方法和步骤:

明确:

第一步,读懂题目;

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借助课文注解,平时积累的知识);

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挖掘诗歌的内涵,体味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

2.自由朗读诗歌,体味诗歌思想情感,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明确:朗读节奏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白话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任务活动(二)鉴赏诗歌技巧:

1.分析结构:思考,《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

全诗只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

2.分析手法:思考,《芣苢》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明确:

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句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棵棵地拾取、摘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提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