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学历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学历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导学案

时间:班级:姓名:

【课题与课时】

课题:《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课时:一课时

【课标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展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2、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思路(单元主题:学习之道,单元导语:读书的经历与感受)

理解黑塞所讲获得教养的途径——研读世界文学及如何读书

了解王佐良不同阶段进入不同图书馆的经历及收获

2.领会两篇文章的思想观点,领会阅读经典的意义。(课后学习提示)

3.两篇课文描绘的读书求学经历中,哪些场景使你印象深刻?请结合自己的读书求学经历谈谈感受。(单元学习任务)

【评价任务】

1、口头展示点评应针对学生所讲不完善之处进行有效追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绝不是直接展示或讲解正确答案。

2、板演批改时应明确满分分值、每条答案分值,当堂批改,按条赋分,让学生明确失分之处,完善答案。

3.“评”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手中拿笔,随时记录、订正,提高课堂效率。d.若学案设置的问题有相对固定的解题思路,讲评时应提供给学生,并安排抄写、背诵解题思路。

【学习过程】

◆前备知识提示

作者介绍

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生于德国,卒于瑞士。他是托马斯·曼(德国作家,获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心中唯一能够代表“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的作家,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自由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1904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德米安》《荒原狼》等。二战后,黑塞主要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年,因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王佐良(1916一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在英国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跻身国际知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主要作品有《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背景介绍

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一生喜欢读书,喜欢经典的作品。当时社会上一些人轻视书籍、耽于享乐、不注重精神和心灵追求,对此,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他认为通过读书能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

作为一位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回顾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时,清楚地感觉到,他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与他喜欢到图书馆读书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于是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上图书馆”之乐。这既是对自己学习经验的介绍,也是对广大求学者的呼吁。

文体介绍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谈读书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限制。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随笔的一般写法

????????随笔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多叙写作者个人的认识、感受和看法,一般用第一人称行文。根据所写对象的不同,作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立足日常生活,表达个人感受。从生活的小处出发,仔细观察生活的细节,捕捉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抓住值得鉴赏的“景点”,写出自己真挚而细腻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从中反映出世俗人情、生活的真谛。

????????2、关注社会人生,抒写个人思考。人离不开社会,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放眼社会、深入社会,把社会作为自己观察思考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思想充实,才能写出富有社会生活气息和理性情韵的文字,才能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人。

????????3、描摹山水风物,寄托个人情趣。自然界的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